导读:修驴蹄子有什么好看的? 看修驴蹄子是为释压吗修驴蹄、抠藤壶、编竹筐、修复老物件,甚至清洗抽油烟机的内容都成为了人们公认的解压视频,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播放量
如今,核马正在自学修复,他决定先从身边的一些小物件入手,从二手市场买一些有年代感的东西进行尝试,后期会陆续发布一些自己修复物件的原创视频。
“既然全职做这个事情,那索性就把它做好。如果我没有这个技术,人家把东西邮寄给我,我给人家修坏了,这就不是赚钱不赚钱的事情了。”
核马没有立刻进行接单,但是他记下了所有后台有诉求网友的名字,他表示,等工作室开起来,自己的手艺练好了,会去一个一个尝试完成网友们的心愿。
细分化的疗愈需求
修驴蹄、抠藤壶、编竹筐、修复老物件,甚至清洗抽油烟机的内容都成为了人们公认的解压视频,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播放量。
不少观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很多视频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还能让“强迫症”得到满足。
通过不断地拍视频、剪视频,小耿慢慢明白了观众的诉求。
“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因为修驴蹄子的声音很解压,咔嚓咔嚓地砍掉一些没用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了解压,所以我在后期视频制作中特意加大了声音。”小耿说。
核马则对观众的解压感受理解得更多,在核马看来,修复老物件和修驴蹄子、清洗油烟机等视频有一个共性,就是结果都是完美结局。
“我放出来的修复视频都是最终修复成功的,修驴蹄子也是最终修复成功了,清洗油烟机的视频最后也不可能给观众看到一个脏机器。”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最后能有一个完美的成功结果,因为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不可控,所以这样的视频给了人们一个不错的观感。”
“每一步努力都是清晰可见的,每一次努力都指向最终完美的那个结果。”在核马看来,正是这个程序和逻辑给观众来去了解压感。
不仅如此,修复老物件和修驴蹄子不仅具备程序和逻辑的完美结果,还具备了追忆时光的沉淀感。
不少观众给小耿留言,自己小时候住在农村,曾经见过钉马掌和修驴蹄的师傅,随着生活的变化,自己搬进了城市,这些记忆就都与儿时美好的回忆融为一体,看到视频的时候就会感到更亲切。
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和量化方法系助理教授刘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平时也会看修复老物件的视频,这些视频虽然不会带来感官上的明显冲击,也和绝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无关,但相比于看剧、体育比赛或是其他类型的视频,确实有缓解压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