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团结合作迎时代挑战促全球发展 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清晰指出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思考如何凝聚共识,共同找出解决方案。”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
他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关于“要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主张。他说,粮食和能源不仅是商品,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当前,全球粮食、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供应短缺风险显现,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协调解决问题和矛盾。
韩国韩中全球协会会长禹守根对习近平主席关于“各方要继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的主张深表赞同。他说,当前,新冠疫情远未结束,团结合作应成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关键词”。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抗疫资源支持方面,中国作出了巨大努力,并积极致力于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国际社会应一道推动在疫苗、治疗药品等方面合作,提升疫苗、药物、诊疗手段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习近平主席阐述的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主张是法国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莱娅·贝西特别关注的内容。她说,当前,这些领域的挑战变得愈发复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贝西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入研究。她认为,中国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其他国家可与中国合作,共同探索绿色能源发展的新路径。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张有助于全球凝聚共识、携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艾伦·金吉尔看来,实现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发展非常重要。除了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世界面临的更深层挑战来自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效应对能源、卫生等领域问题,对二十国集团成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出重要主张。他指出,中国一直在同世界交流想法、为世界提供机遇,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恰普克表示,中国的发展使全球受益,这也是众多德国企业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原因。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是应对共同挑战唯一可行的方式,这也正是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印度经济学家、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基卜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有关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阐述,认为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世界经济难题等因素导致多边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压力,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合作是国际社会共渡难关的唯一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