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大动作来了 稳步推进太空探索确保我国太空应用技术安全

导读: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大动作来了 稳步推进太空探索确保我国太空应用技术安全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在随后的十几年里

嫦娥七号将在南极着陆,计划开展飞跃探测。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洞穴,我们认为可能是有水的,我们希望嫦娥七号能够用飞跃器,着陆以后能够飞到这1到2个洞里面去现场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202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嫦娥八号,它将和嫦娥七号共同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那么,月球科研站怎么建?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准备和国际上一些国家,我们想能够组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动员他们一起和我们一道联合起来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勘察,最后科学数据共享。同时我们共同管理,我们希望在2035年之前,我们能够建成月球国际科研站,也希望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科学计划。

吴伟仁透露,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以在地月及星际之间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这种技术未来还有望应用于火星。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大动作来了 稳步推进太空探索确保我国太空应用技术安全

月球毕竟只距离我们38万公里,中国人的脚步不会止步于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成功为我们打下了行星际探测的基础,那么后续中国航天将继续走向哪里?

吴伟仁告诉我们,未来我国10-15年将通过附着采样的方式对小行星进行采样。同时,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就是瞄准一个几十米的小天体,我们希望能够在1000万公里左右发射一个撞击器,然后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我们要实施的。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