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核酸试剂企业毛利堪比茅台 终于有人发现谁挣钱了?高峰期,中国每天近1亿人做核酸检测,以每管2元的成本估算,中国人每天做核酸检测的支出,就接近2亿元。一年下来,支出几百亿元。
万泰生物来自核酸检测诊断的收入为15.6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核酸检测收入,不过,万泰生物未单独公布核酸检测产品的毛利率,只公布了诊断试剂整体毛利率为77.81%。
2022年,钟睒晱以4550亿元的身家蝉联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重点在于,很多上榜的企业家,去年处于身价缩水的阶段,钟睒晱不是,他去年增长650亿元身价,个人财富增长17%。钟睒睒也创造了二十多年来,胡润榜中国首富财富的最高纪录。
按照业务流程划分,核酸检测产业链大概划分为三个部分,诊断试剂的原材料提供方,简称为耗材企业,采样人员和诊断机构。
上述毛利超过80%的企业属于产业链的上游,是核酸检测试剂公司,属于原材料提供方。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下调核酸检测价格,头部试剂公司依然获利丰厚。
诊断机构的毛利居中,维持在50%的范围,A股从事检测业务是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
其中,负责核酸采样的企业利润最低,劳动密集行业的通病,利润都不高。
迅猛增长的收入和高毛利率的核酸检测产业,吸引到资本的关注。近期IPO过会的核酸诊断企业,背后站着君联资本、达晨创投、毅达创投等机构。
率先被叫停IPO的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黄卫华做过程序员,当过销售。公司从2019年起,经历了8次股权结构变动。
资本的流动盛宴,开始于2021年年中,翌圣生物创造了半年内融资3轮,融资价格翻3倍的成绩。
2021年7月,翌圣生物引入新投资者,包括君联惠康、君联安盛、联融致远在内的“联想系”资本,以每股40元的认购价,认购8.88%股份。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出任翌圣生物董事。
9月,新股东天津熔肽、惠每康安、海望投资、华赛智康、弘厚康瑞加入,认购价60元。三个月之后,12月,翌圣生物完成准备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引入新股东合立元新、赣州角木蛟、张科禾润、上海襄禧,认购价涨到了每股114.98元,相较于年中的每股价格,翻了近3倍。
两轮新融资之后,“联想系”资本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约8%。
密集融资期间,翌圣生物也搬离了旧地址,乔迁到属于国家级大健康产业战略高地的上海基诺医创园。
同期提交IPO的康为世纪,主要从事分子检测酶原料、分子诊断业务。创始人王春香,是江苏省2011 年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康为世纪背后站着毅达创投,有江苏国资背景。
2020年8月,王春香分别与投资方泰州产投、毅达创投、中小基金、人才创投、松禾创投、分享投资、翠湖投资、起因投资、上海越亦、陈洪签署投资协议。其中,人才创投、毅达创投、中小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为毅达基金。
从事蛋白质检测的瑞博奥,背后站着达晨创投。2020年7月,达晨创投旗下的达晨创通、财智创赢、达晨创元投资瑞博奥,持股1.6%。
日前,翌圣生物的IPO被证监会叫停,君联资本失去了重要的退出通道。达晨创投参投的瑞博奥,或许也将面临同样的难题——如何证明业绩增长可持续。它比翌圣生物情况略好一些,新冠检测业务占比41%。而翌圣生物的新冠诊断与检测产品的收入为64.84%,远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产品。
同还没退出的企业相比,珠海国资委下属企业格力地产,把握住了好时机。
2020年6月,体外检测领域景气度正持续走高,格力地产通过珠海保联以17.26亿元的价格从LeagueAgent(HK)Limited手上买下科华生物18.63%的股权。
科华生物是做体外诊断领域的上市公司,创建于1981年,行业资历不浅。格力地产称,上述资产收购是公司向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只不过,这项举措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收购将满一年,格力地产将科华生物加价转手。一买一卖之后,挣了2亿元的差价。
虽然参股时间不长,但科华生物已为格力地产带来收益。受体外诊断市场需求增加,2020年,科华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233.55%。而在此之前,科华生物已经连续4年,业绩没什么变化,维持在2亿元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