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厂家称黄桃罐头没药效 网友:你不懂 赶紧去囤了一瓶

导读:厂家称黄桃罐头没药效 网友:你不懂 赶紧去囤了一瓶当疫情进入了新的阶段,囤货的热潮又再次到来。如今,各式各样的药品成了紧俏商品,而在这数日之间,一种特殊的储备品,却出人意料地最先卖断了货。

它虽身为罐头食品,如今却被视为消炎药的 " 平替 ",被算在药物储备里。

这源自于一种南方人可能不太懂的东北/北方“迷信”:不管大病小病,来口黄桃罐头就好;要是危机时刻,罐头更不能少。

药店也上架了黄桃罐头:

如今,根据晒出的囤货情况可以很容易地判断一个人的家乡:如果他的储备里有黄澄澄的桃罐头,那对方多半是来自东北(或其他北方地区)。

黄桃罐头为何成为北方的“药神”?

在一代北方人眼中,它就是“康复神药”。大到手术,小到感冒,来一口黄桃罐头,马上能一蹦三尺高。

这种玄之又玄的形容,一度让南方网友们不可置信,直到大量北方孩子出面证明:在他们小时候,这就是一种正儿八经的“良药”。

黄桃罐头身上围绕着的传说,让它成了如今互联网上最具神话感的食物。

但这种神秘的现象,其实背后并没有太直接的缘由,只是诞生于上一代人的集体习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罐头属于北方的“贵重食品”。对于寻常家庭来说,只有在走亲访友、逢年过节时才会舍得捎上一罐。

对于寻常家庭的小孩来说,也只有赶上“特殊时期”才能尝上一口。

小朋友生病发烧,胃口不好,再加上怕苦不愿吃药,每逢此时,家长们都会开罐黄桃罐头喂服。

久而久之,这代人便有了孩子一生病就喂黄桃的习惯。

冬季的北方,相较之下更难吃到新鲜水果,会更倾向选择罐头产品,这种“生病喂罐桃”的现象在以东北为首的北方更加常见。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