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专家回应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首现负增长,减少85万人。人口数量由增转减与人口结构老龄化并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
第一财经: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一样重要,如果未来的七八亿人中,老年人占到大多数的话,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让人口发展更加健康,在未来30年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您觉得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原新:未来这30年,对于我国来说非常关键,是一个宝贵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应趁现在生育率还有弹性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弹性激发出来。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国际经验来看,降低生育率办法很多,而提升生育率几乎没有特别成功的经验。而且提升生育率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包括经济的、时间的、社会的、政治的、情感的,各个方面的成本都非常高昂,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第一财经:提升生育率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很多提升生育率的政策,效果仍然有限,原因何在?
原新:现在政策上鼓励多生,采取积极生育政策和措施,很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包括经济激励、时间支持、技术支撑、服务优质、环境优化等一系列奖励措施,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给予保障。然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越发达、生活条件越好,教育水平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个内生性的问题,外生性的生育政策想刺激人们生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第一财经:看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最大的挑战是提升生育率。您觉得提升生育率方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太低了,而且持续走低。2021年调查,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生育意愿会左右生育行为,生育行为一般低于生育意愿,2020年的生育率只有1.3,近两年低于1.3。不仅如此,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单身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不少年轻家庭还选择“丁克”(即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孩子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在现在年轻人的观念中已经与他们父母辈、祖父母辈的普婚普育观念大相径庭,还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想要改变年轻人的这种观念是非常难的,如何真的能让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不“躺平”不“佛系”,我觉得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