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小孩爱说的烂梗越来越多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导读:小孩爱说的烂梗越来越多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鸡你太美”“你个老六”,不知不觉间,三俗网梗席卷了青少年群体。小时候的跳皮筋捉迷藏变成了“峡谷见”“组cp”……5G时代

对孩童触网尺度的把控,不应执着于“一刀切”,用断网作为阻断消极影响的唯一方式。从各个app推出“青少年模式”限制青少年用网时间和用网范围,到人大代表提议“停止向未成年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可以看出人们对青少年用网的逐渐重视。然而,无论是“青少年模式”还是全然“停止服务”,这些措施都是用一种否定性、回避性的方式限制青少年用网。经笔者对微博、b站的青少年模式亲身使用后发现,搜索、评论、转发等功能虽被强制关闭,但触发页面仍旧保留,同时上面标识着“青少年模式下无法使用该功能”。如此设计页面,反而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勾起其逆反心理,用家长身份证实名认证使用网络平台。而通过目前青少年对网络热梗的熟悉度也可知,这种强制性的回避措施在少年群体中的效率并不高。

要想真正让网络对孩童从“毒药”便成“鲜花”,需要从下至上的共同努力。生活在5G时代,网络几乎像电力一样不可或缺,也不该成为小孩子不可触碰的潘多拉魔盒。对父母而言,陪伴引导或许比禁令更高效;对学校而言,更系统专业的科普工作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看待网络,并提高他们对纷繁复杂信息的判断力;对平台而言,建立一个健康绿色适合孩子的网络社区、完善内容审核标准,或许比欲盖弥彰的“青少年模式”更有用。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