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媒体:一两月内或现大规模疫情冲击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导读:媒体:一两月内或现大规模疫情冲击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自己事实上,“新十条”发布前,全国多地近期已相继发布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涉及核酸检测、就医买药、进入公共场所等多个领域

专家:脆弱人群应躲开第一波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于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春风讲堂”系列讲座上作了“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线上专题报告。冯子健在专题报告上提到,不论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到来时间,与不同地区政策调整的方式、调整前的感染者人数、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可能80% ~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高危人群究竟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医疗系统需要承担怎样的压力、平时处于危重症的患者是否会遭受疫情冲击带来的次生灾害,这是需要观察疫情影响的三个要点。”国内一名公卫专家表示,在应对疫情快速发展的时候,不能“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而是应该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采取适当控制人群流动等方式“压峰”,降低疫情高峰期集中感染人数,从而减少对医疗秩序的冲击。

“由于奥密克戎极高的传染性,未来几个月,会出现大规模人群在同时期感染。”前述公卫专家表示,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保护好老年人群。老年人群仍是当前防疫薄弱环节。

“脆弱人群本身对接种疫苗持有怀疑,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出门,不接触人就可以避免感染。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完全不接触其他人群,因为很多年轻人会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感染后有可能会传染给家里老人。”社会层面可以为这些脆弱人群做得更多,比如如果与老人、儿童有接触,应该尽可能提前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尤其在家庭中,外出活动多的年轻人应坚持抗原自测。这些措施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

冯子健在前述专题报告上指出,确实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现阶段也有一些药物正在研发,这些药物的预防感染效果值得期待;另外,未接种疫苗的人群要尽量减少到人员聚集的地方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家庭成员有感染的,最好适当分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