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再显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导读: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再显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差一点就上当了!但价格确实很诱人。”2月20日,重庆沙坪坝区市民许女士说起几天前的经历,还心有余悸。

“打低价牌是旅行社吸引客流的惯常手段。”张宗军分析道,旅行社常分为组团社和地接社两种。组团社负责揽客,按照“人头数”赚钱,地接社负责接待,让游客多购物赚提成是很多地接社的利润来源之一。

从事重庆市内游带团工作的一名导游指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促成了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的出现。“对于游客而言,当然是越便宜越好,经营者就是抓住了这种贪图便宜的心理,先吸引游客入团,再通过欺骗、强制游客购物等手段非法获利。”

张宗军还提及,业内时不时掀起的价格战也是成因之一。“尽管很多从业者深知,打价格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但谁又愿意将客源拱手送人呢?”

“不过,正规旅行社肯定不会推低价游产品,毕竟这是自损形象、自毁品牌的做法。”有从业者如是说。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不合理低价游产品来自于非正规旅行社,甚至还有一些未取得旅行社营业执照跨界而来的企业,它们往往隐藏在行业相关部门的监管盲区。

推动旅游产业链及服务升级

去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及:对部分地区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记者关注到,这只是近几年针对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出台的治理文件之一,但是重拳打击之下,这一乱象为何仍屡禁不止?

重庆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一些旅行社和导游受利益驱使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因为不合理低价游利益主体多、链条长、监管分散,难以全覆盖。

标签: 不合理低价游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