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她们困在“秀才”里 看着挺倒胃口的一个人!没看出有啥魅力! 事发当晚,亳州市税务局一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确已收到针对徐某某(网名“秀才”)的举报材料,举报涉及个人所得收入申报情况,相关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说得句句在理,严丝合缝,仿佛有人反驳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可事实当真如此?
先抛开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谈。在当下这个时代,除了未成年人,无论年龄性别,人们均可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消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老年人看“秀才”“一笑倾城”,和年轻人买票看演唱会、看体育比赛、打游戏,没有任何区别。用那句老广告词来说就是:“我选择,我喜欢”。
那么再来说说中老年人为什么喜欢“秀才”打造的形象,“有活力、穿着得体、性格温和大方”,就像前文学者分析的那样,“秀才”满足了目标用户群体对于理想伴侣的想象。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只要中老年人去追捧自己想象中理想伴侣模样的人,就一定是出现了心理空虚的问题?
上文中那位心理学者所说,“如果碰到了离婚或是丧偶,空虚感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是哪条法律规定了,离婚或者丧偶之后的中老年人,不应该去寻找自己想象中的理想伴侣?
从这样的角度反过来思考,有空虚、孤独、无力感的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主动寻求慰藉或是安慰,这样的人群比起那种甘于忍受、压抑心情的人未尝不是活得更积极。只是这样寻求慰藉的方式,难免埋下了人财两空的苦果。
中老年人的情感自然需要子女的关切,中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自然需要子女的陪伴,但是关切和陪伴能解决所有问题么?
年轻人嘲讽中老年人的审美情绪,和指责年轻人对中老年人的忽视,都无法阻挡“秀才”后下一个“状元”“探花”“榜眼”的出现。
有人把“秀才”“一笑倾城”这样的主播制作的短视频,称为中老年人的“电子补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产品或许真的可以实现“补品”的作用,它不治病,主打一个陪伴,主打一个心理安慰。
“秀才”的视频,无非是给了一些有需要的中老年女性一个想象的空间。但其中的极端者就像是年轻人中部分追星的极端粉丝,在没有酿成恶劣后果的时候,大部分人只将其当做爱好和寄托,但随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持续增加,酿成恶果隐患也自然随之增大了。
真正的隐忧
有人说中老年人给“秀才”刷礼物是一种妄想症,她们是为了自己完全不切实际的想象而散尽家财,那么为了让国足进世界杯而投资中国足球的人们,也一定患有这种病。
“秀才”之所以闹出这么大的风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获得了来自中老年粉丝巨大的真金白银打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