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下长河》于振甲怎么升官的 《天下长河》于振甲是怎样的人待早朝结束,于振甲跪在门外请奏面圣,迟迟未得回应,居然直接闯入大殿。康熙倒也没有因此大发雷霆,而是斥责他自以为冒死护堤乃是英勇之举
靳辅入宫面圣,看到站在旁边的于振甲,表示自己千错万错,最大的错便是没能砍下他的狗头。此话一出,于振甲大怒指责靳辅治河失职,二人针锋相对倒是冲散康熙想要叙旧的伤感情绪。
也正因于振甲还在执迷不悟,康熙宣布升任他为四品道合衔,御赐尚方宝剑,统领三省救灾事宜,遇到贪官污吏都可以先斩后奏。康熙此举明升暗降,实则借他之手惩治害群之马,顺便看清自己犯下的过错。
黄河决口,三省受灾,百万人流离失所。靳辅、陈潢被押解进京问话,而拒绝炸堤的桃源县县令于振甲也被押解进京,接受皇帝问话。于振甲认为,自己就要被问斩了。可最终,康熙竟然没杀于振甲,还让他升官了,专门管三省灾民的赈济工作。
黄河决口,没有直接责任人。康熙让几个大臣去查河堤,查了半天,也没发现河堤质量有什么大问题。河堤没问题,那就意味着,靳辅和陈潢不是这次决口的直接责任人。换言之,河堤就是再坚固,遇到多少年一遇的大洪水,该决口,还是要决口的。强行找责任人,最终只能找背锅侠。所以在黄河决口这件事情上,连靳辅都不是直接责任人,那桃源县的一个小县令于振甲,就更不是责任人了。
于振甲这种没有大局观的人,成了桃源县老百姓靠得住的官员。同时,康熙不敢杀于振甲,还因为于振甲身上背着道德的光芒。或者说,于振甲严格遵循了明清理学的传统,他身上的,就是儒家的圣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