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球痴为球狂 为球穷得叮当响 国足不拿个冠军都对不起这些球迷了何胜始终非常理性,“无论什么比赛,还是要看当时自己的条件和情况,条件允许,我会出现在比赛现场的。
辞职后的那段时间,国足经历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和一个“黑色九分钟”,球迷压抑到了极点,对于国家队的爱与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罗西的信多到回不过来。
于是,罗西不再甘心坐在邮电局门口“侃球”,他决定骑着自行车去全国各地和球迷“面基”。从1992年到1994年,罗西骑遍了全国。
相似的场景,相似的耳光,30年后又在磊子身上重演了一次。
磊子挨父亲的耳光,是在他还在上学的时候,他家离学校很近,徒步也就5分钟,但是他从来不会按时放学回家,而是留在学校踢球,一天母亲做好了饭等不到儿子回来,只好唤父亲去学校寻找。
父亲推着自行车把磊子带回家后,打了他一个耳光,在当时磊子看来,父亲从来没有打过自己,却因为踢球动了手。
再后来,磊子中专毕业,进入了包头当地一家铝厂电视台工作,一个月工资不到一千元。
2003年,“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来华进行商业比赛,磊子和单位领导请假,想要前往北京看皇马,领导无情拒绝。
领导没想到,19岁的磊子接下来会直接说出“辞职”两个字,就这样磊子如愿抵达了北京。连夜蹲守了7个小时,见到了罗纳尔多等球星,带去的傻瓜相机,几乎是在5分钟之内拍空了胶卷。
何胜并没有因为看球挨过父亲的耳光,但是他在朱雀体育场门口喊出的那句话,却总被当作“打脸”的表情包使用。
2016年10月6日,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在西安举行,国足的对手是叙利亚,90分钟比赛结束,国足0:1败于对手。
赛后,媒体记者在体育场外采访因失望而愤怒的球迷,其中一位“口吐芬芳”的球迷高喊着“对得起我们吗?xxx,退钱!”信号来不及切换就这么直播了出去。
那位球迷就是何胜。
何胜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称,“那场比赛由于关注度很高,自己没有买到球票,正值国庆假期,自己和朋友约好决定连夜开车过去,到了现场再想办法。”
何胜约起了两个朋友,开了整整一夜的车,从四川到达西安,最终从黄牛手中以每张1600元的价格买下了3张票面价格360元的球票。
夜车也开了,高价票也买了,何胜没有看到一场“值回票价”的比赛,退场时,朱雀体育场外下起了小雨,何胜一边回味着国足在场上糟糕的表现,一边思考着自己花掉的1600元,怎么琢磨都觉得亏,就在这时,镜头和麦克风被捅到了他脸上。
然后,他就从何胜,变成了“退钱哥”。
职业球迷,背对球场
何胜坦言,自己并非职业球迷,因为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才能保证自己的爱好,虽然没有把女儿培养成为球迷,但是作为父亲,自己仍然需要大量的陪伴让她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我放不下家人,出国看球每次都是做好了计划,如果一连几个月看不到家人,我受不了。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最大的可能,陪伴足球,让更多的人喜欢足球,再多的我做不了了。”何胜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在何胜发布的不少视频和照片来看,他绝大部分时间是一名普通球迷的身份出现在场边,不管是身穿何队的球衣,脸上抹着怎样的油彩,他都是面对球场而坐。
而罗西和磊子,在成为职业球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背对球场看球的。
2021年6月7日,在阿联酋沙迦举行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中,中国队以2比0战胜菲律宾队。磊子在赛前打出祝贺国足的标语。图/受访者提供
罗西最早组织球迷活动,就开始自制应援用具,旗子是用一次性筷子和彩纸做的,用大头针别住。
“我们最早做的旗子上面用大头针扎着‘鞍山’两个字,结果到比赛场上风大,‘鞍山’给吹走了,后来旗子也给吹走了,每个球迷手里握着一根筷子。”罗西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为了组织球迷去全国各地看球,罗西倒腾过化妆品,卖过西装,还卖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在他看来,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挣到的钱都换成了球票和路费。
“球迷没钱看球,我给掏,外地球迷来鞍山找我,我给出路费,组织出去看球开车加油,我给出油钱。包车看球的钱我出,横幅的钱我出,买鞭炮的钱,都是我出。”
球场上球迷缺少呐喊,罗西就带着喊,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口才让他总是成为看台上的焦点。
1989年,巴西职业俱乐部桑托斯来华参加商业比赛,球队中有巴西名将苏格拉底,最终那场比赛桑托斯败走武汉,罗西在看台上高喊“苏格拉底你不行,林强(湖北足球名宿)打你个二比零。”让武汉球迷迅速认识了远道而来的罗西。
再后来,基本上只要国足比赛的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那个头戴牛仔帽,身披红色,一抹山羊胡子呐喊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叫罗西。
2001年,国足首次打进世界杯,罗西的名声也随之进一步增加,沈阳卷烟厂推出了“罗西牌”香烟,烟盒正面是罗西的画像,背面则是大力神杯。
和罗西相似,在成为职业球迷之前,磊子就希望能成为一名球迷的组织者,他享受这样的身份和工作。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成立了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远在包头的磊子觉得是自己一个机会,他又一次辞掉了工作,准备把球迷组织做起来。
磊子把球迷组织起名叫做“痴狂”,是源自小时候自己在课桌上写下的理想“我为足球痴,我为足球狂”。
一个人,五面鼓,磊子扛着就去了呼和浩特,在球场外面开始招募,球迷组织日益壮大起来,但好景不长,没两年,内蒙古两支职业足球俱乐部相继离开内蒙古,去了其他城市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看球,我都是背对球场的,因为我要调动球场上球迷的积极性。”磊子说。
2011年,磊子参加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在节目中他介绍了自己为了追足球,丢了工作,在全国各地看球的故事,随后24盏灯全灭。
磊子还记得,在节目中乐嘉揶揄自己,“那么烂的球,你还天天喝彩,没有人追捧可能还能踢得好些,就是你们这些球迷害了中国足球。”
到今天磊子也没想明白,中国足球没踢好,怎么能冤到球迷头上?
在自己的球迷协会因为没有球队解散以后,磊子加入了中国龙之队球迷协会,如今已经是副会长,国足的比赛中,每场的看台上都会有他的身影。
不仅是苏州、昆明、北京、天津,就算是悉尼、迪拜,磊子也都会前往。
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