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石油人民币”正徐徐展开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编者的话: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成为未来3到5年双方重点合作的领域。
谈到中东产油国和中国油气贸易结算的一些新动向,埃及智库解放研究中心主任伊玛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用人民币结算相关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国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中东国家也可以摆脱美国的束缚和羁绊。
今年3月以来,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的呼声经常出现在沙特《欧卡兹报》等中东国家主流报纸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11月刊登文章,回顾了中东地区首个人民币清算行2015年4月在多哈正式启动,称其不仅加强了中东地区与中国的业务联系,也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在该地区的跨境使用。多哈人民币清算行位于多哈市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年均清算额3000亿元人民币。文章称,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保持着国际货币中的“王位”,但也存在风险。近年来美元的国际地位已明显下滑,目前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中占比约为60%,而2001年美元占比曾一度高达72.7%。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新选择。
1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阿根廷)股份有限公司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仪式,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新华社)
“石油人民币”的说法,2018年12月就出现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能源专家约翰·马修斯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项目高级研究员马克·塞尔登合写的一篇文章中。两位学者在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以《石油元(人民币)的崛起》为题撰文称,随着近十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以及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合约将向美元霸权发出警告。
国际油气贸易中的“去美元化”并非新现象。智利、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试图摆脱美元。为回应美国制裁,委内瑞拉曾寻求以人民币支付石油费用。21世纪最初几年,伊拉克也尝试用欧元出售石油,而利比亚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建立“泛非金本位制”。据美国“公平观察者”网报道,最近几年,“至少中国的贸易伙伴可能更愿意用人民币交易”,这有可能动摇全球对美元的信心。此外,金砖国家和想要加入金砖的沙特、伊朗等国有可能使用各自货币而非美元进行计价。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在运行中以人民币计价,其实就是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一种前期准备。同时,相关国家的战略规划也是为冲淡石油输出对美元的依赖性。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更多产油国愿意以人民币结算,相当于在美元垄断石油贸易的体系上划开一个口子,其意义是巨大的。
“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人民币的货币单位“元”,在俄罗斯早已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能准确发音,而且知道各种兑换人民币的渠道。据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园区经营中国商品通关业务的杨经理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商人在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手段。以前,俄买家购买长安、力帆、奇瑞等中国品牌汽车时,大多用美元作为支付手段,但今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基本改用人民币来结算。有的企业一家交易量就达数亿元人民币。”杨经理所在园区内有一家俄罗斯团结银行的分行。据他观察,从3月起便有大量俄罗斯人排队到这家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一些人还专门从叶卡捷琳堡市等外地来办理业务。该行经理安德烈说,这种情况前所未有,他们不得不把工作人员从2人增加到6人。特别是万事达卡在俄被停止使用后,开设人民币账户的俄罗斯人就更多了,这是因为人民币不仅坚挺,而且人民币信用卡用起来也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