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石油人民币”正徐徐展开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编者的话: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成为未来3到5年双方重点合作的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在使用人民币结算。俄总统普京在9月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方决定以50∶50的比例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天然气费用。俄气公司总裁米勒称,这将简化结算,并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天然气工业银行自今年12月5日起推出人民币转账业务。主要从事外贸业务的俄罗斯外贸银行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该行客户办理的线上购汇业务中,人民币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外币,在线交易比例增加80%。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通过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对俄实施金融制裁,或者是通过其海外资产办公室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做法,让美元国际货币的信用受到很大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旦能源输出国遭遇制裁,该国的出口将受到重大打击,因此,这不能不让其他高度依赖美元的国家产生忌惮——将更多国际货币纳入其能源交易中,不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将是弥补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一种理想选择。”
“我们正在见证全球去美元化的狂潮。”英国“国际银行家”网站8月刊文称,显然,去美元化是过去20年来出现的一个长期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月的报告显示,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59%以下,延续20年来的下降趋势。更重要的是,美元份额的下降并未伴随英镑、日元和欧元的份额增加。相反,从美元储备中转出的资金正流向两个方向:1/4流向人民币,3/4流向较小国家的货币。
美国“seekingalpha”财经网近日刊文称:“毫无疑问美元主导着全球金融。在全球外汇市场每天高达6万亿美元的交易中,85%涉及美元。但一个近年来年度预算赤字动辄高达两三万亿美元的国家仍有信用,这是反常现象。人们应该问问美元还能在多长时间内维持其地位。‘去美元化’的过程可能是渐进式的,但不能排除‘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
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呼吁要尽快摆脱美元霸权主义。俄乌冲突爆发后,蒙古国报业网今年3月刊发一篇题为《蒙古国应加快‘去美元化’,摆脱美元霸权》的文章。该文作者蒙古国经济学家巴雅日呼认为,应当认清美元霸权真面目,美元“霸主”正巧妙利用蒙古国的自然资源、牲畜、土地、税收和固定资产等作为信用背书,印发自己的美元。他建议,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应加快扩大本币蒙古图格里克与卢布、人民币直接结算规模,探索建立蒙中俄货币直接挂钩新机制。而“去美元化”不意味着蒙古国会成为“孤岛”,而是能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
“大家都觉得美国太霸道,滥用美元国际货币这种公器为私用,在地缘政治中将其任意武器化,因此遭到了很多抵制。”夏乐说,“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防范美元霸权导致中国正常的对外经济和贸易往来受到干扰。我观察多年,我们不是与美元争霸,而只是不愿意在美元霸权中受害。”
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避风港”功能
各种公开材料显示,经过十多年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目前人民币在全球结算、外汇交易、储备货币方面都能占到约3%的份额,且数据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全球第五大国际货币。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2022)》显示,2021年人民币是中国跨境收支第二大常用货币、全球外汇储备第五大常用货币、全球外汇交易第八大常用货币。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在中国大陆以外的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7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我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
在谈到人民币结算时,涂永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贸易结算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石,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她认为,一些国家选择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除了政治因素考量外,离不开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避风港”功能,人民币在国际上扩大使用更多的是由贸易推动的。那些与中国双边贸易规模较大、增长幅度较快的国家,是人民币扩大国际化最具潜力的国家。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力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与结算、加大在国内市场与离岸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的力度、加快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近期,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在大宗商品交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的情况越来越多。
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秋城经营一家木制品厂多年,产品远销欧美和亚洲多国。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生产的有自主专利的木制宠物屋很受韩国市场欢迎,计价和收款都可以用人民币,而上一代人做外贸时与外商谈人民币结算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据他介绍,用人民币计价,完全规避了外币汇率波动带来汇兑损失的风险。韩元汇率今年持续下跌时,在与韩国客商商定用人民币计价后,对方支付的人民币数额是不变的。朱秋城还表示,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生效之后,“我们现在有能力建议对方用人民币付款,这实际上就是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范围”。朱秋城告诉记者,“宁波是中国外贸重镇,当地有很多实力很强的外贸企业,以他们的议价能力,现在可以把用人民币付款写进双方的合同条款中。这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未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主流化。归根结底,用人民币结算本身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强势,汇率波动的风险由对方去承担,中国企业这种角色的转换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
据了解,如果中俄交易双方都是国企的话,用人民币结算相对简单,但对民企而言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据大连瑞泉石化有限公司经理杨逢年介绍,以前进口俄罗斯石油焦一直用美元结算,自从今年俄多家银行被禁用SWIFT系统后,公司生意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公司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但国内不少银行一听说对方是俄企,都纷纷表示拒绝,或者要求开具免责声明。杨逢年表示:“我从事外贸生意30多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国内仅一家俄罗斯银行驻上海分行愿意接受人民币交易,但排队已经到了明年。因此,即便俄企有货源,民营中企有资金,但双方也很难交易。他希望这一问题能引起重视并设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