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福:新冠病毒已找到多种动物宿主 专业的事儿只能专业人士去做!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不仅对公共卫生构成全球性威胁,也对医疗系统和全球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为应对此次大流行,世界各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o1
奥密克戎的起源假说
关于奥密克戎的起源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假说。第一种认为,奥密克戎或其祖先病毒其实早已在人类中长期潜伏,只是之前没发现;第二种,奥密克戎可能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类宿主中演化而来的。
还有一种假说是,奥密克戎毒株是在一种非人类的群体体内演化而来的。传播路线可能是反向人畜共患病:某种动物可能在疫情早期感染了新冠病毒,当积累了大量突变和重组后又重新传给了人类。即病原体由人类传给动物,然后又发生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给人类。但是当再传给人类的时候就可能演化成传播力更强的毒株了。
其实,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中国香港的宠物猫、英格兰的宠物狗、美国纽约市动物园的老虎、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大猩猩、荷兰养殖场的水貂、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虎、蒙古国的河狸、比利时动物园的河马等曾被感染。除了自然感染外,实验室研究还发现,兔子、猪、狐狸等几种动物也是新冠病毒的潜在易感宿主。
目前已知易感新冠病毒的动物有几十种,这些与人类较为亲密的动物几乎都是从人类身上感染的新冠病毒。截至2021年12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记录625起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大猩猩、水貂等都曾感染新冠病毒(来源:网络)
o2
奥密克戎可感染更广泛的物种
专家推测,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主要从2020年的4月开始。当时,新冠病毒在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上出现了一个关键的突变N501Y,使得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有了“广宿主”的适应性能力,可以感染更多种类的动物。最近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高福院士团队发表在Cell Discovery的文章
这项研究论文的题目为Broader-species receptor binding and structural bases of Omicron SARS-CoV-2 to both mouse and palm-civet ACE2s,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 Discovery上,通过评估奥密克戎BA.1亚型与包括人类在内的27个物种ACE受体的结合,发现奥密克戎BA.1亚型已经能够将其受体结合谱扩展到了果子狸、啮齿动物、多种蝙蝠以及一些刺猬中。此外,研究人员还分别比较了奥密克戎BA.1和德尔塔突变株对这27个物种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发现,奥密克戎 BA.1的宿主范围比新冠原始毒株更广,而德尔塔突变株则没有显示出任何变化。可见,奥密克戎能够感染更广泛的物种。
o3
需加强动物传人的监测
那么,奥密克戎究竟什么时候就已经潜伏在动物身上呢,目前还不得而知。首次报道在野生动物身上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时间是2022年2月,研究人员在2021年12月中旬至2022年1月底采集的纽约野生白尾鹿样本中,发现有7只鹿感染了奥密克戎毒株。但我们知道,发现往往都晚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