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全球集装箱溢出流入中国 空箱子过多积压了

导读:全球集装箱溢出流入中国 空箱子过多积压了11月,盐田港的空箱突破开港29年以来的最大堆积量。在担忧情绪渲染下,卡车司机难接单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些观点将矛头指向了悲观的货运需求与客观的运力过剩

“现在客户和箱厂都不会做库存箱的。”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物流公司下单变得越来越谨慎,每单的数量也不会太大,集装箱贸易环节已经深刻感受到市场下滑的经营压力,而依托背靠背合同的中间商更是没法扭转持续下行的箱价,只能持续跟踪,一旦拿到更好的价格及时向客户推荐。

“但国内集装箱的贸易活动不至于停滞。”12月30日,航运界网副主编马晖在微信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春节假期来临前会有一波贸易量回暖,如果空箱堆存过多,一般堆场会出台政策调整,预计空箱问题在春节前后会改善,具体走势春节之后会有变化。

箱量过剩如何消化?

从源头来看,市场的种种表现源自全球箱量供给过剩。

记者从2015年~2022年10月中国金属集装箱产量及增速情况数据图中看到,2020年及以前,中国集装箱产量约为10000万立方米,2021年中国集装箱产量同比增长了133.8%,达到23057.6万立方米,而在今年1~10月,尽管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往年,为13387.5万立方米。

徐凯分析认为,在2020年~2021年间,由于集装箱没有流动起来,海运市场出现一箱难求,大量新箱经船公司及大货主订购下海,加上众多本应老旧淘汰的集装箱经过修补继续使用,导致当前全球集装箱实际保有量有所增加,大量集装箱出现过剩。

德鲁里航运资讯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集装箱过剩量预计超过600万TEU。从全球各港口的集装箱可用性指数来看,11月,上海港、青岛港处于0.6~0.7区间,而位于欧美的安特卫普港、洛杉矶港则处于0.8~0.9区间。

徐凯解释道,一般而言集装箱可用性指数位于0.5说明供需是平衡的,而目前欧美主要消费市场的一些港口指数已逼近0.9,说明大量空箱堆放在那里,且远超国内各港口的堆放量。

“这意味着全球的集装箱都多了。而在一些主要消费市场,如果没有空箱调运的需求,箱子就扔在那里,只有当班轮公司要把自己的箱子调运到装货港时,才会到达像中国这样的出口国”。徐凯进一步表示。

马晖也表示,一般而言,一条船需要配备3倍的集装箱量,此前集运市场大繁荣时箱子有去无回只能疯狂造箱,现在国内空箱存量增加,对未来的货运市场是好事,因为有足量的箱子,就不会再出现突发的缺箱情况,会提高供应链韧性。当然,运价肯定是下滑的。

在航运业内看来,现在的空箱回流是正常的,集装箱的过剩并不能用来解释货运市场本身出现了问题,经济学家对明年出口贸易量的悲观预判仍需考证。

徐凯对未来的货运需求持积极观点。据他观察,国际的动荡局势不会再加剧,一切生产活动会加速恢复,因通胀加息抑制的消费需求不可持续,而欧美的高库存也将在今年年底得以消耗。另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术上,人们有了更多的数字化工具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欧美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中国商品的趋势不可逆,因此2023年的货运市场将是稳中向好的局面。

事实上,早在2020年时,疯狂造箱之下,市场已早有预见,箱量过剩是必然结果,而如何消耗是目前业内正在讨论的问题。徐凯认为有两种方式:行业内部可通过江海联运等方式将一些空箱分配至如重庆、武汉等内陆货源地;行业外部可以将多余的集装箱改造为住房、办公房等其他用途,从而逐渐消解市场压力。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