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马鞍山“药神”秦才东案始末 大医院治癌症也是靠碰的!2022年12月30日,年近六十的“药神”秦才东走出马鞍山市看守所。此前,他已被羁押超过300天。法院最终判决其犯生产假药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归国研究“组合物”
2000年11月10日,在《马鞍山日报》头版上,有一篇题为《天道酬勤——记“博士母亲”戴德桂》的文章,开篇提到,在钢城马鞍山,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农家妇女戴德桂,人们习惯称她为“博士母亲”。
时年63岁的戴德桂几乎耗尽心血,含辛茹苦将四个儿女培养成才,其中,两个儿子取得博士学位,其中一个便是秦才东。
秦才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个偏僻山村,从小家境贫寒,秦才东是长子,从小要帮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妹。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秦才东父母艰难地供养着四个孩子,并坚持让他们读书上学。1980年,秦才东考至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
1984年,秦才东在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的选拔考试中名列第一,并经中科院院士、北科大教授柯俊推荐,被国家留基委公派至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材料学方向博士。
1992年,已经开始博士后生涯的秦才东从牛津提前辞职至新加坡国立大学任高级研究员。彼时已经在新加坡留学的妹妹记得,她和哥哥见面的地点几乎都在国立大学的图书馆,直到1995年即将去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前,才把母亲接到新加坡玩了1个多月,“他永远孜孜以求,从不倦怠”。
据秦才东的个人回忆文章,在世界各地“转悠”12年多后,他走到了回国创业和继续任教的十字路口,他常常躺在学校物理系旁边小山顶的草坪上分析推敲,“人从30岁可以看到60岁的自己,顿觉索然无味,因此总觉得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一个农家子弟能够出国留学,完全是国家教委公派资助的结果,回国也是应尽的义务,“我已经周游了列国,体验了大学,这一辈子也算过了2辈子:学者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