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轻人“报复性”还房贷 银行急了 提前还款还有违约金?自2022年以来,“提前还房贷”这几个字,几乎长在了热搜上。每隔一段时间,就狠刷一波存在感。
市界注意到,这背后是存量和新增房贷利差,超过2%的事实。这是不少80后、90后购房主力军,提前还房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南地区某国有大行的一位个贷经理曾透露,“这些年轻人购房时,由于工作年限尚短,又恰逢几年前楼市高点,因此办理的大都是成本较高的商业贷款或者混合贷款。很多人的房贷利率超过5%,有的甚至超过6%。”
然而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首套房贷利率从4.25%,持续下滑至2023年1月的4.1%点多。进入今年2月,多地首套房贷利率,比如郑州部分银行,甚至下调至3%点多。
同样是贷款100万元、期限30年,在4.1%和高位6.1%的房贷利率下,每个月的还款额相差将近1200元,总利息相差了44万元。这些数字刺进了普通的打工人心中,令他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了。
家住安徽的95后张甜,买房时用的组合贷,商贷利率为5.88%。作为一名财务从业者,张甜太清楚给银行的利息有多高。2023年1月底,她也预约了提前还款。尽管排期排到了八月份,张甜每天过得很煎熬,但她告诉市界,对于提前还房贷这事,她“不会再犹豫了”。
资产投资收益率下行,是张甜提前还房贷的另一个原因。
“去年我炒股亏了六七万。提前还贷等于找到一个5%点多的大额存单,现在去银行买理财,3%的收益都少见。”张甜说。实际上,收入下跌不足以支付月供、对未来预期的担忧等,都让年轻人产生了提前还贷的想法。
最近这三年,房地产行情不好,冯飞每月基本收入好的时候有4000多元,差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完全不能覆盖他每月房贷、日常生活的开支,以至于养孩子都经常需要父母的接济,“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将月供控制在1000多元,日子过得就轻松多了。”冯飞说。
此外,房价上涨幅度跑不赢房贷利率,也成为人们提前还房贷的重要原因。
房价周期性上涨的那些年,人们纷纷加大杠杆买房。在他们看来,反正房价每涨一波,就会赚几十万、上百万,银行那点利息可以忽略不计,以至于钱几乎都流进楼市。但如今,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未来房价趋稳是大概率事件,部分购房者便走上了提前还房贷之路。
从表面上来看,人们提前还房贷,能降低银行提坏账的风险,但个人按揭贷款是银行核心优质资产,大量提前还房贷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营收和利润。这也解释了银行为何着急提高还贷门槛了。
近两年,楼市调整期,银行这部分的利息收入也出现下滑。
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22年9月30日,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27%。而在2020年同期,增幅达到9.24%。“按揭贷款在银行属于优质资产,风险小、利润高。如果有大量的借款人提前还贷,也会打乱银行后续的借贷计划。”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郭啸告诉市界。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看中了这一批提前还房贷人的优质度。”郭啸说。
据他介绍,第一类是有存款的人,这类人手握大量现金,这从2022年居民住户存款创新高可以佐证;第二类是没存款但能周转的人,他们能通过倒卖资产或者借钱进行周转;第三类,是一些收入中等,但有长辈或家庭给予资金支持的人,他们往往带有从众心理,以及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倾向于提前还掉房贷。
这三类群体之外的,是房子买得贵,房贷利率高,收入风雨飘摇的购房者。他们断供率会很高,不属于优质房贷客户。银行也清楚,这些房子即便有抵押,被拍卖掉后,价格也会大幅缩水。
对于系统性风险很高的客户,银行通常会希望他们提前还款,而面对长期稳定还贷的优质客户,可就不一定了。
其实说到底,银行和房贷者之间是零和博弈关系。房贷者为了减少损失,倾向于选择提前还贷。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就倾向于避免房贷者“提前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