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西锂矿乱象调查:疯狂挖,全民炒 人类对物质金钱的渴望恐怖如斯!村民们抢着挖的,是锂云母矿石。宜春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从2008年起就提出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根据江西省地矿局和宜春市2021年的勘探调查
2月,当地政府通报一起2016年至2019年的旧案:未办理采矿证的4人,使用挖机非法采挖,非法获利98万元,构成非法采矿罪被判刑。同时,碳酸锂价格下跌,最新的价格是每吨45万元,较去年11月下跌约24%。
锂价上涨刺激的不止是挖矿。当地大批中小企业创立或转型,入局锂业;已有的大型企业加速布局,巩固优势;矿石中介商应运而生,“有锂走遍天下”“锂尚往来”的说法流传。
势单力薄的个人和中小企业能抓到的红利期是短暂的。现在,已经看不到村民上山挖石头的景象。待大企业新建的工厂投产,产业链形成闭环,中小企业将退出舞台,“全民炒锂”的热潮也会随之降温;处在锂电池风口之上的“锂都”宜春,也需警惕产能过剩、电池技术路线改变、环境污染等问题。
采挖锂矿石的热潮,从去年10月开始。一位当地村民称,每到深夜,就有挖掘机在后山采挖,还有卡车一趟趟地运输,机器和车辆轰鸣,吵得人睡不着觉。有村民阻拦,投诉噪音,都被挖掘者安抚。
一个多月后,或许是太显眼,挖掘机和大卡车停了。村民们知道石头值钱,自发上山,一个狭窄的山头能聚集上百人。手捡、锄挖得来的矿石,一袋接一袋地从村民的肩膀上、电动车上运出来。
消息招徕收购商。他们驾着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甚至重型卡车,从外地赶来,有的是需要锂原料的选矿厂老板,有的是倒卖锂矿的中间商,按斤数收购矿石,现金支付以免留下痕迹,村里像赶集一样,出入村庄的道路拥堵。不同地区的矿石价格也不同,宜春新坊镇附近是锂长石,每吨1300元左右,花桥乡是锂瓷石,每吨3000元左右。
在江西,“捡石头”的传统由来已久。江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发现有用矿产约190种,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约80种。一位新余市村民回忆,二十年前,村民就有挖矿石的习惯,会有客商前来收购。
村庄之外,合法合规的采矿场同样繁忙。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宜春钽铌矿(当地人称它为“414矿”)位于宜春市新坊镇,是全球已探明的最大锂云母矿。2月初,挖掘机将连片的山峰刨成黄色的巨坑,重型卡车在泥泞的山路上川流不息,将锂矿石输送到选矿厂。
经过处理,414矿的锂矿石产生长石粉、含锂矿渣、锂云母等产品。先前陶瓷行情好,工厂提取长石粉做陶瓷,锂被丢弃,采矿企业甚至需要雇人,将锂渣运到山里掩埋、堆放;如今锂产品价格飞涨,陶瓷业萧条,人们争相挖出此前丢弃的锂渣,长石粉则堆积在仓库,无人问津。
“矿山企业可是赚了大钱”,当地某选矿厂负责人对《财经十一人》说,每吨矿石的开采成本不到100元,414矿的锂矿石每吨售价为1300元左右。
宜春市414矿。
花桥乡锂矿石产区,部分山体被挖开。当地人说,此前没出现过抢锂矿石的现象,因为不值钱。但2022年以来,锂矿石价格飞涨,矿山附近的村庄周边一年之间兴起了约200家选矿厂,村后山出现挖掘机的10月,恰好是大批选矿厂投产的时候。
这些选矿厂很难从正规渠道买到矿石。目前,宜春的锂资源被收归国有,或被分配给大型企业。宜春市政府2013年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宜春市矿业有限公司”,对全市范围的锂矿资源进行整合收储。据江西省政府网站,该公司通过全资、控股、参股、委托经营、固定收益等形式收购各地矿山股权,截至2022年7月,全市29座能直接生产的含锂矿山,已被该公司收储19座。
大型企业进入宜春。
宁德时代2022年4月以8.65亿元的报价取得了宜春市宜丰县的一处探矿权;
比亚迪2022年8月宣布在宜春市投资285亿元,建设锂矿采选、碳酸锂生产、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2022年3月,国轩高科获得宜春花锂矿业51%股权。
需求大增,正规矿产资源被政府和大企业把控,选矿厂只能从村民手里买私挖矿石。挖矿之外,当地更多人则是找关系倒卖。
选矿厂激增,陶瓷企业转型
江西省高安市(宜春市代管的县级市)商人赵启泰(化名)看到机会。他今年34岁,去年3月,他开始倒卖锂矿石,见证价格的疯涨:同样品位的石头,3月每吨卖400元,年中就涨到1400元。
刚入行时,就有朋友提醒他,这行“水深”、骗子多,但他还是进来了。当年,房地产是陶瓷之后的风口,他后悔没在房价高涨前多买房。错过了房地产,他不想再错过新能源。
风口之上,宜春出现大量倒卖锂矿石的人,赵启泰只是其中之一。当地人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上到处是寻找或售卖锂的信息。出人意料的案例出现:一家加工厂购买锂矿石,发现品位远低于合同规定,起诉后牵出链条上七个主体——这批货被转手倒卖了六次。
在这个利益链条上,货主享有绝对的主导权。一次,赵启泰去货场买锂矿石,担心品位无法保证,想先买500吨,并预付30万元的货款。对方一口回绝,称1000吨起卖,太小的订单不接。
还有一次,他支付100万元货款之后,对方拉着他去喝酒,饭后却说不卖了,理由是货被其他人订走了。拉扯一番,对方退回99.8万元货款,称2000元是当晚的餐费。“他们就是靠这手段赚各路买家的2000元。”
每天,赵启泰“至少跟10个骗子周旋”。有的货主在高品位的锂矿石中混入杂石,赵启泰们着急抢货,来不及辨认就整车装走,最后亏钱。有人假称自己是“领导家属”,有拿到锂矿石的特殊渠道,骗取货款。收款形式看似合理:市场价1000元一吨的石头,他们报价1300元,要求买货方分两张卡打款,1000元打到矿区官方账号,300元打到私人账号,作为“领导回扣”。打款后,杳无音讯。
赵启泰经常接到卖家的视频电话,卖家会展示一堆矿石并声称认识货主,询问他是否需要购买。为防止买家私自拉货,卖家在洽谈阶段不提供矿石的具体位置,只给模糊的地名。赵启泰判断,这类人不是一手货主,找到了货,就四处寻找买家,成交后赚取差价。
入行快一年,赵启泰总结,这种多手倒卖模式并不靠谱。他看好的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从各种渠道搜集到锂矿石,将它们堆放在货场,买家上门购买;
另一种则是掌握第一手货源,直接对接有需求的工厂,带着工厂的资金和人员,前往货源处拉货,如此不用自己出钱,也能避免被中间环节欺骗或分利。
宜春市某锂矿石货场,正在装车。找矿的热情已经延伸到了一万公里外的尼日利亚。
宜春人蔡三姐(化名)在深圳打拼多年,此前做智能手机生产和销售,主要卖到海外。2022年,她看到家乡锂业的热潮,决定到尼日利亚发展锂产业。
非洲锂资源丰富,中信证券称其是“下一轮锂矿开发的主赛场”。尼日利亚出产“锂辉石”,锂元素含量远高于江西出产的锂矿石,可以跳过破碎提纯的工序,直接焙烧加工。
尼日利亚的街头,许多当地人售卖小包装的锂辉石,像国内乡村赶集。很多宜春人来此购买锂辉石,用集装箱发回国内。蔡三姐结识的三个宜春人,连英语都不会,就来尼日利亚找矿;还有一位浙江老板,从尼日利亚的矿区买了一批货,运输时被当地武装拦截,付了好多钱才放行。
调研一个尼日利亚矿区时,蔡三姐听说,当地有中国人发话,所有人来此购买矿石,都必须经他同意,否则就叫当地移民局抓人。确实有人被抓——不少来买矿的中国人,签证不符当地规定。
“有矿石,买矿山也不难,但不一定有命运出来”,蔡三姐说,当地绑架中国人的案件时有发生。
不论在江西还是尼日利亚,都有造富神话在流传。业内的人常会提到,某家公司赶上风口,赚了几千万,某个老板身价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