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西锂矿乱象调查:疯狂挖,全民炒 人类对物质金钱的渴望恐怖如斯!村民们抢着挖的,是锂云母矿石。宜春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从2008年起就提出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根据江西省地矿局和宜春市2021年的勘探调查
现实中,更多的人在挣扎。赵启泰一个没车的朋友,入行两个月后,便宣称要买百万级别的豪车。后来,他被骗到四川看石头,因疫情在当地耽搁两月,没等到发货,差点连回程路费都掏不起。赵启泰身边,入行一个月就放弃,或是入行半年颗粒无收的例子比比皆是。
矿价刺激陶瓷企业转产选矿
由于需求扩张过快,产能无法及时跟进,锂产品供应短缺,价格飙涨。2020年至2022年,锂矿石价格从每吨一百元涨至千元以上,碳酸锂价格从每吨4万元涨至59万元,锂云母的价格也从每吨不到2000元涨至万元以上(注:不同地区出产、不同品位的锂矿石、锂云母售价不同,此处指大概的平均市场价)。
锂价攀升,带动当地产业转型。从工序上来说,锂矿石会先进入选矿厂,加工成锂云母,随后进入碳酸锂生产企业,经过烧结、卤水、蒸发等工序,变成碳酸锂,再进入电池厂,变成锂电池,安装到新能源汽车、手机、储能系统、电动工具上。
江西锂矿石资源充足,但选矿、烧结、卤水、蒸发生产线产能不足。《财经十一人》获悉,2022年一年之间,宜丰县新增约200家锂矿石选矿厂,而此前仅有不到10家。
宜丰县的李志强(化名)在当地做稀有金属生意。他听说,选矿厂每年能赚几千万元,有的老板一口气开了四五家。
宜春市某矿区边的选矿厂。个人创办的选矿厂,大多是“代加工”模式,承接产能不足的大企业订单——从矿区运回锂矿石,破碎加工,提取出锂云母后,再交付给大企业。“投资兴建选矿厂的人,都是有门路的,否则拿不到订单。”李志强对《财经十一人》说。
他熟悉的一家选矿厂,锂矿石加工费是每吨150元,成本约为100元,包括电耗、化学药剂消耗成本约80元,运输成本约20元,代加工费利润可达每吨50元(注:不同企业、不同订单、不同时间段的加工费不同,上下波动)。
选矿产线的日处理能力约为1000吨锂矿石,算下来,厂家每年可靠代加工盈利1800万元左右,而一条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为2000万-3000万元,不到两年就能回本。
此外,如果生产的锂云母数量超过大企业交付要求,厂家也可以出售多余的锂云母。比如,假设大企业要求每处理1000吨锂矿石、交付100吨锂云母,而选矿厂提取出110吨锂云母,剩余的10吨锂云母归选矿厂所有。另外,选矿厂也可自己采购锂矿石,加工成锂云母后对外销售(注:不同锂矿石锂云母含量和产出率有差异,选矿厂技术水平也有差异,此处锂矿石的产出量只是简单假设)。
因此,工厂需要更多锂矿石。实力强的选矿厂通常投资两条产线,每天2000吨锂矿石才能“喂饱”。工厂想要多赚钱,就得提高产能利用率,抢到每一块锂矿石。这又激发了挖矿、倒卖矿石的热度。
高安市陶瓷产业基地,某陶瓷厂冒出燃烧锂云母产生的白烟。 高涨的锂产品价格,传导至宜春的陶瓷行业。受到房地产萎靡、竞争加剧、供应过剩、成本上升、疫情停工的影响,曾为宜春支柱的陶瓷行业,景气度连年下降。为了生存,只能转型。
从设备、工序来看,陶瓷厂向锂厂的转型有其优势。锂云母变成碳酸锂需要四步:第一,高温焙烧;第二,制成卤水;第三,蒸发,祛除水分得到氧化锂;第四,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碳酸锂。
陶瓷生产的核心设备是高温炉,略加整改,就可以用来焙烧锂云母,改造成本相对较低;但后续的生产步骤需要新设备,新增投资较大。因此,目前大部分陶瓷产线转型只做第一步。
高安市(宜春下辖县级市)陶瓷厂高管张百胜(化名)估计,他所在的陶瓷产业基地,约有三分之一的产线转至锂业。
2022年中,张百胜听说,有陶瓷厂老板生意不好,将生产线以每年2000万元左右的价格出租,一个温州商人租下十条产线,焙烧锂云母,赶上风口,大赚一笔。
高安市某陶瓷厂高温焙烧炉,整改后可用于烧锂云母。 温州商人的经历让当地陶瓷老板们眼红。2022年10月,张百胜所在的陶瓷厂停止陶瓷生产,改造高温焙烧产线,购买新增设备,建设完整的碳酸锂生产线,总计投资约1.5亿元,预计2023年中投产。
届时,张百胜所在的陶瓷厂,将具备年产1万吨碳酸锂的能力。按照碳酸锂每吨45万元的价格,公司将实现一年45亿元的收入,只需要约200个员工;而其此前的陶瓷生产,每年仅能创造4亿元左右的收入,实现不到2000万元的利润,需要约400个员工。
锂业生态待优化
现在,多家大型锂矿相关企业在宜春建设产能,投产后,当地的产业生态将再次改变。
2023年2月初,宜春市宜丰工业园中,由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共同投资的宜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加班加点建设工厂,地面已经整饬完毕,大型机械在安装工厂框架,工人们春节都没有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