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提打击电捕蚯蚓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

导读:中央一号文件为何提打击电捕蚯蚓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孔祥斌认为,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列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数量,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侧重于强调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

记者发现,北京、广东、海南省海口市等地已出台法规,将野生蚯蚓等纳入保护范围之内。2020年3月31日,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率先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名录之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2020年6月1日,北京市实施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条例扩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并强化了禁食制度,将禁食范围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拓展到了所有陆生野生动物和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

2018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明确禁止在湿地内从事炸鱼、毒鱼、电鱼、电蚯蚓等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在湿地内电蚯蚓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没收捕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也是全国率先规定禁止在湿地内电蚯蚓的法规。

杨朝霞建议,对于野生动物,国家层面应该既要保护纳入名录的野生动物,也要保护没有纳入名录的其他野生动物,要在坚持重点保护的基本原则、严格保护纳入名录的野生动物的基础上,添设普遍保护、底线保护的特别原则,这样方能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整体性保护。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提打击电捕蚯蚓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

杨朝霞提到,当村里的耕地出现“电捕蚯蚓”现象,村民或村集体除了依法向有关部门举报外,可以依据其土地权利(承包经营权或集体所有权)提起耕地修复之诉;造成农业损害的,还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当然,生态环保机关可以依法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授权,对违反国家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行为人修复和赔偿生态环境损害,由法院依法裁判的活动。在我国,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或者受国务院委托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门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此外,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护好蚯蚓,关乎耕地健康

孔祥斌认为,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列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数量,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侧重于强调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反映出了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务求质量的决心。”他说。

孔祥斌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方位’这三个字,其实就是要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兼顾农田设施、生态资源等所有相关要素。”

“我们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应该在各个方面都合格。不仅能在稳粮、高产、抗灾、减灾、优供、增效方面有独特优势,还要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备生态可持续性。”他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