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祈福者放生2.5万斤鲇鱼被追责 放生矿泉水这是什么品种的人类想出来的?

导读:祈福者放生2 5万斤鲇鱼被追责 放生矿泉水这是什么品种的人类想出来的?后来,小窦受此启发,建立了一个放生群,竟时常有类似的业务,渐渐地也能成为家里挣“零花钱”的营收。

逐渐开始关注起放生活动的老窦,也得知了越来越多的“荒诞”行为:

有放生者半夜在海口沙滩上放生了大量蟒蛇,这种淡水生物拼命的逃离海滩,反而被放生者认为知恩图报才不愿“回归”大海。最终,消防队员忙活了一夜才把海滩上的蟒蛇抓干净。

祈福者放生2.5万斤鲇鱼被追责 放生矿泉水这是什么品种的人类想出来的?

2022年,河南汝州两条鳄雀鳝被人“好心”放生,渔业部门担心这种凶猛的外来物种吃光湖里的生物,甚至会袭击人,最终耗时一个月,抽干了20多万方水,才找到这两条雀鳝。

而在2022年9月的广东。一群人往河边拉去了好几车矿泉水,拧开盖子就往河里倒。有路人进行劝告,反被放生者斥责影响他们“放生矿泉水”的诚意和功德……

就在老窦开始越发质疑这种所谓的“积德行善”时,2023年2月,在得知了两件与放生相关的新闻后,他开始考虑:这笔“零花钱”或许不能赚了。

2月3日,两年前那桩在长荡湖放生的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法庭认为,被告徐女士和鱼犯刘某构成共同侵权,应连带承担3.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以及5000元惩罚性赔偿金。这起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在买卖双方均被判罚的结局下落幕。

十日后的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中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放生”一词。

科学放生需要内外合力

面对近年来多起由“放生”演变成的闹剧,肆意放生这一行为该如何约束又该由谁来管束?在动物保护的背景下,又该如何科学的放生?

北京市中伦文德(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小松认为,科学放生需要法律约束与“祈福者”转变观念形成的内外合力。

“将野外捕捉或人工养殖的动物放回到自然中的放生行为,出发点是好的、善意的。但如果不规范不科学地放生,可能事与愿违,极有可能会导致这些被放生的动物死亡,也可能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严重的可能会引生态环境问题。”王小松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不当的放生行为引发的的后果,可能会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甚至是刑事法律责任,“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王小松表示,由于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甚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随着国家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治理上理念的提升,民众也需要加强对不当放生行为的认知和重视。“不妨转化一下观点,不要把钱随意地交给代放生的个人和组织,或者是自己亲自放生,而是将时间和精力或是财富真正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生物保护的工作中来,比如可以尝试去做一名志愿者,参与一些生态保护、动物保护之类的工作。向善本身没有问题,它应该更符合法律法规及时代发展的脚步和社会的需求。”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