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韩国人为何不买特斯拉了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三个“东亚卷王”国家之间,只间隔着黄海和东海、时差也不过1小时、三个国家的首都之间的飞行时间也就2到3个小时,但差异可谓是大相径庭。
其次,三电技术全靠“堆”。
电车没有技术含量,似乎已经成为普遍认知。相较于内燃机而言,电机和电池的技术门槛确实更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电系统的研发已经触顶。对于绝大多数的电车而言,头上依旧扣着“市区起步快如豹,一上高速慢如驴”的帽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亚迪汉EV能轻松做到3.9秒的百公里加速,但最高时速只有185km/h。可能你会说,国内限速都是120km/h要那么高的极速没有用。但你要知道,如果出口到像德国这样有不限速高速的国家,恐怕连厢货都要辇着你跑了。
这次我在亚洲规模最大的HMG驾驶体验中心,把即将在中国上市的EV6 GT车型,踩到了262km/h的极速。该车搭载的双电机系统,综合输出功率高达430kW,综合输出扭矩高达740N·m,高性能电机每分钟转数最高可达21,000次。
通常来说,提高电机的输出有两种方式,要么增加电压,要么减少电机的电感。但EV6 GT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后轮电机系统上采用2-Stage motor System——即通过两个电机控制器,来让电机达到更大的电压。
在EV6 GT方向盘的下方,设置了一个黄绿色的“GT模式”按键。按下这个按键后,双电机控制器将开始工作。此外,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减震器等部件会自动设置在最暴躁的状态下。不论是起步阶段亦或是中后段再加速,动力输出源源不断。
最后,环保用料上全靠“骗”。
为了营造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高端,越来越多皮革材料被贴在车内。但鱼龙混杂的皮革包裹,让甲醛问题更加棘手。前不久,懂车帝进行的“4小时暴晒测试”中,只有2台测试车辆的甲醛含量没有超标;有97%的车,暴晒后出现了甲醛含量超过推荐值(0.1mg/m³)的情况。
“在设计时,尽可能采用亲近自然的、可持续的材料。”起亚高级副总裁、起亚全球设计中心总负责人Karim Habib专务(约等于我国“高级常务董事”)向虎嗅表示,起亚制定了“可持续设计战略”,计划逐步停止使用天然皮革,增加玉米、甘蔗、天然油料等植物性材料的使用。
“无皮革”的理念,并不是让消费者牺牲氛围感,亦或是坐在织物座椅上忍受“闷屁股”的尴尬。在设计中心,起亚展示了他们应用生物塑料、生物聚氨酯、再生PET面料等十种必备的可持续材料。
比如,EV9的座椅就不是用皮革,而是从玉米中提取的环保材料制成。
从触感和观感上来说,这种生物PU材质与传统的动物皮革并没有明显的区隔感。而这种感觉就像,许多人均上千的素食餐厅,将素食做成肉食的模样和味道。不禁让人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在与Karim Habib交谈中,他反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的理念是不是太超前了?”我当时的回答是,人们对于全新的事物,总会需要时间去适应它。而Karim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写在最后
“韩系电车”在韩国本土打赢特斯拉,并不是纯靠产品力和品牌力。因为,韩国政府的补贴,也稍稍助力了一把国产车企。根据今年的补贴标准,韩国本土电动汽车的补贴至少要比进口电动汽车多250万韩元。或许因此,让用户会更愿意购买韩国本土生产的纯电动汽车。
但来到中国市场,韩系电车就没法拼“爹”了。
考虑到当前中国市场的极度内卷,起亚并没有把EV6的普通版车型投放进来,而是先用小批量的高性能车型EV6 GT,让消费者建立其在电动化产品上的基本认知。
今年主打的是中型纯电SUV起亚EV5,该车型将会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全球首发,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海外。明年,起亚将在中国推出中大型纯电SUV起亚EV9。该车型将配备两颗激光雷达,支持L3级自动驾驶——更直白一点讲,一款对标蔚来ES6,另一款更像是“纯电版的理想L9”。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韩系电车在中国市场的定价要做好“不赚钱”的准备。像隔壁的德国大众,滞销多年的ID.3,稍微降一降售价,订单量就源源不断往上涨。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卖不出去的合资,只有价格不到位的合资。
从长期来看,韩系电动车想要在中国市场里分一杯羹,光把新车投放进来还远远不够。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和配置的需求日新月异,只有扎根够深,才能懂得够真。
毕竟,韩国人都不生小孩的话,又怎么能理解“奶爸们”最迫切的需求呢?
上一篇:李玟老公申请公布李玟死亡原因 谁是最大受益者谁就有最大嫌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