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土耳其人收到中国朋友的两万元 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本经营着一家外语培训机构的郭国英,阴差阳错成了翻译团队的负责人。在他们几个昼夜的忙碌之后,当又一批中国救援队即将抵达时
2016年,Esma的爸爸去世,留下一家餐厅成了全家人的经济来源。近几年土耳其的经济不好,里拉贬值,通货膨胀率也高,但Esma人在中国,家里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打扰她。“每次询问家里的情况,他们都说很好。”
这次地震,餐厅所在的楼房也受到了破坏,但家里人还不敢去查看,Esma的妈妈、姐姐和腿部有残疾的哥哥,前往了其他城市避难。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Esma说,这次地震可能会导致经济形势更加恶劣,“如果餐厅没了,我们全家没办法继续生活了,这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从中国采购准备发往土耳其的发电机
来自中国朋友的两万元捐款
土耳其艰难的冬天,对伤者和匆忙逃离的人是致命的。对于这次发生地震的北部地区,一位土耳其留学生形容,那里的气候“就像哈尔滨一样”,寒冷和降雪都在加剧灾情。他听一位在震中的朋友说,附近百十来栋房子只剩5、6间没有倒塌,许多人只能躲在车里。
地震后,杰姆所在的在华土耳其人社群筹备物资运回国,杰姆也捐了款。他们在石家庄采购了1000件棉大衣,在江苏丹阳买了2万件应急保温毯,还从不同的省份采购了手套、暖宝宝等御寒物品,然后空运回土耳其。
通过一个广东的朋友,哈里也采购了1000顶帐篷,他认识的很多在华土耳其商人,都在四处联络关系、采购物资运回土耳其。他在深圳的十几个土耳其朋友,共同采购了五万件手套、围巾和被子等御寒用品,还有人一次采购了一千台发电机。
哈里也收到了一些中国合作伙伴的捐款,有人给他转了两万块钱,告诉他,自己经历过汶川地震,能够理解哈里的心情。
采购的物资从付费到装箱,每一步哈里都仔细拍下照片和小视频。他希望把物资送到灾区的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也都能够被那些给他捐款的中国朋友看到。“要让为我们付出的人看到,放心,钱没有白花。”
Emir曾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上学,他很理解那些身在海外的土耳其人的牵挂和焦虑。即使远隔万里,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断不掉的,Emir现在住在伊斯坦布尔附近,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但他的朋友、恋人都还在中国。“救灾不一定要赶赴灾区,大家都在自己的城市里,用自己的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