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土耳其人收到中国朋友的两万元 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本经营着一家外语培训机构的郭国英,阴差阳错成了翻译团队的负责人。在他们几个昼夜的忙碌之后,当又一批中国救援队即将抵达时
地震过后,土耳其大大小小城市的中心广场,都出现了物资捐赠活动,很多店主还整理出纸箱子摆在街上,供想要向灾区发送物资的人使用。收集、搬运等工作都由市民自己完成,Emir49岁的母亲也参与到其中。
一些土耳其留学生跟随救援队成为志愿者
寻找土耳其语翻译
“在华土耳其学生会”原本是一个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的联谊组织,地震发生后,这里成了一个连接中国和震区、调配物资人力的“中枢”。
自2月7日以来,土耳其学生会的成员,是在不断的电话与会议中度过的。打电话联系使馆、领事馆、救援队询问是否需要服务,线上会议协调救援资源,转发宣传物筹集捐赠活动,还要帮忙协调航空公司与物资仓库……
许多土耳其留学生回国后,还会与学生会保持长久联系。在华土耳其学生会又集结了约20名会讲土耳其语、中文的人,与中国救援队共同赶往灾区。
当土耳其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国际救援队,翻译成了急需的人才。震后第二天,一个北京蓝天救援队的朋友找到了郭国英,想寻找身在土耳其能够讲中、英文的朋友。
郭国英是贵阳安顺人,曾在菲律宾、南非留学生活,眼下经营着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兼做外国人在华务工的代理。因为工作关系,郭国英认识不少在中国工作的土耳其人,她先后联系了20个朋友,帮忙寻找语言志愿者。
一开始,沟通需求的微信群只有三个人,郭国英、救援队员、土耳其朋友丽莎。在蓝天救援队之后,向他们寻求帮助的志愿组织越来越多,一些即将赶往震中的救援队不仅需要翻译援助,还需要了解当地信息。大家开始把更多能参与服务的朋友拉到群组里,如今,翻译人员已经扩充到90多人。一个在土耳其工作的中国女孩找过来,主动承担起了海外人员的调配协调,趁着两地5小时时差换班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轮岗。
郭国英阴差阳错成了这个志愿团体的负责人,她开始以为只要找到翻译就好,后来发现协调才是更大的难题。志愿者“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去哪里、接下来怎么做,但是第二天,蓝天救援队就要抵达土耳其了。郭国英忙着统计翻译志愿者信息,了解大家所会语言、所在城市、可随队救援的时间,“打了一天的电话”。
郭国英最担心的是安全,她建议所有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甚至产生亲自去土耳其的想法。参与援助翻译的志愿者还需要自己负担航班费用。尽管前方天气寒冷、缺乏物资,但郭国英表示,团队目前缺乏资金支持,没法采购更多东西,只能号召志愿者带上多余的睡袋、帐篷、头灯、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