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蒙牛伊利之间杀出个33亿黑马 愿中国自己的奶制品都是安全的在中国奶酪发展历程中,妙可蓝多是绕不开的一个品牌。2016年,妙可蓝多作为中国奶酪第一股上市,从此,妙可蓝多的成长路径与中国奶酪的发展方向紧密交织在一起
在蒙牛的资金支持下,2021年,位于上海金山的第五间工厂建成投产,妙可蓝多奶酪产能也不断提升。用公司创始人柴琇的话来说,蒙牛没进来之前,还不敢放开双手干,当蒙牛资金进来以后,妙可蓝多“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压力没那么大了。
蒙牛持股对妙可蓝多来说是输血救急,对于蒙牛而言也是暗室逢灯。在入股妙可蓝多之前,蒙牛尝试过奶酪的研发生产,但没有市场上溅起太大水花,收购奶酪业务市占率第一的妙可蓝多,成为蒙牛布局奶酪的最优选项。
这是一个共赢的故事——在2021年的公司年报中,蒙牛承诺将把妙可蓝多作为奶酪业务的营运平台,在2年内把奶酪业务全部注入妙可蓝多,而妙可蓝多要在3年内退出液态奶市场。
除了奶酪棒,奶酪的故事还能怎么讲?
妙可蓝多打开奶酪这个缝隙市场,靠奶酪棒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2021年,妙可蓝多奶酪产品毛利率达到48.51%,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产品毛利率达55.44%,而同期液态奶毛利率仅为13.73%。
巨大的获利空间引来竞争对手的关注,除了百吉福、安佳、乐芝牛等传统奶酪品牌,传统乳企和新消费品牌也盯紧奶酪棒这个大单品。
作为蒙牛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在2021年成立子公司“伊家好奶酪”,推出高钙奶酪棒、“可以吸的奶酪”等产品,并传出收购百吉福的消息。在新品牌中,2019年成立的奶酪博士已连续三年获融资,2021年奶酪棒销量超过1亿支,2018年的妙飞也获得两轮融资,并研发出零蔗糖奶酪棒等产品。
奶酪市场在妙可蓝多的带动下愈发活跃,但也出现许多问题。许多中小品牌没有自己的工厂,它们依靠代工厂模仿市场上的成熟产品,也混入市场厮杀。
较低的门槛加剧了奶酪棒市场混战,也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查看配料表可以发现,不同品牌的奶酪棒十分相似,都是由干酪添加水、奶油、糖、脱脂乳粉等成分制成。
产品相似,卖点也差不多。妙可蓝多联合“汪汪队”推出卡通包装,百吉福则拉上“哆啦A梦”,妙飞联合“超级飞侠”,伊利也与冰雪奇缘、赛车总动员及三丽鸥旗下玉桂狗、大耳狗等IP合作。
相似的产品和故事加剧了竞争难度,而市场暂时还没有挖掘出一个奶酪棒以外的好切口,品牌只能继续在奶酪棒上“卷”品质、“卷”创新,如伊利奶酪棒添加专利菌种BL-99、奶酪博士添加A2ß-酪蛋白等。
事实上,奶酪还有许多不同的吃法。饮食同源的日本和韩国,早已发展出芝士天妇罗、部队火锅等奶酪与本地饮食相融合的菜肴,奶酪不仅是零食,还可以佐酒、烘焙、煎烤。而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奶酪产品仍以儿童奶酪棒为主。
奶酪棒让妙可蓝多拿下一个大的市场,但在奶酪棒上无限竞争不是长久打算。2022年,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提出三大战役:奶酪棒之战、第二增长曲线之战(奶酪进中餐战役)以及寻找第三条增长曲线。妙可蓝多的下一步计划,是把奶酪端上中国人的餐桌。
早在2021年,柴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便透露,妙可蓝多第二个大单品的定位是餐桌方向,“我觉得,一个休闲食品,一个餐桌,这两个打出来了,妙可蓝多在奶酪领域就都做出来了,现在我缺一条腿,所以这条腿我肯定会做。”
目前,妙可蓝多的家庭餐桌系列已经推出煎烤奶酪、烘焙奶酪等6款产品,且营收增长数据较为可观,2022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家庭餐桌系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4.3%,翻了将近一倍。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奶酪片首次写进其中,也为餐桌奶酪主打营养卖点提供了专业支持。
然而就像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人没有餐饮中添加奶酪的习惯,芝士片能否打破市场同质化的困境,成为妙可蓝多下一个“奶酪棒”,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而在奶酪棒厮杀正激烈、奶酪进中餐战役刚开始的档口,下一个增长曲线会在哪里出现,也是妙可蓝多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