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超4亿人集体“吃土” 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导读:超4亿人集体“吃土” 环境越来越恶劣了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和大风影响,预计4月12日20时至13日20时,仍有19省区市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作为我国上风上水方向的“邻居”,蒙古国的沙尘很容易就顺着西北风,跨国而来。

所以,关于沙尘暴的防治,显然不是一个防护林工程就能完成的,也无法区分国界。这些年,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国也有许多机构、企业忙碌了起来,与蒙古国同行交流技术和经验,合作开展防治沙漠化项目,把我们走过的弯路告诉他们,也把我们保护脆弱生态的决心传递给他们,帮助境外沙尘源地的植被恢复,将风沙遏制在摇篮里。

当然,我们国家对于沙的认识也在逐步科学、完善。

国家林草局3月发文指出,我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原生沙漠,是无法完全被消灭、被改变的,植树造林也不能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案。

如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在4月11日“沙尘”主题线上通气会上所说,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

去年底印发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中,也强调了对于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遗迹,应坚持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

根本上讲,极端天气灾难,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在生态治理上,人类都是命运共同体。

标签: 吃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