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新冠二阳 医院准备好了吗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

导读:新冠二阳 医院准备好了吗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当下,距离2022年12月的首轮新冠疫情高峰已过去5个月左右,新一轮新冠疫情是否会出现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新冠疫情对发热门诊、分级诊疗、感染科学科建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药物储备是应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重要武器,有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呼吁,在疫情期间从国家等宏观层面灵活调配药物资源,既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也减少药物浪费。

医护更有经验了

在2022年末的新冠传播高峰中,病毒传播力强,大基数之下患者多、重症多,医护人员“非战斗性减员”严重是医院承压的主要原因。彼时,在应收尽收的要求下,大部分医院“全院支援”,只要有床位,各个科室都在收治新冠病人。换而言之,未来,再次感染新冠、重症患者的比例将直接决定着医院会面临怎么样的考验。

此前,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新冠感染人数在上升,但不会出现明显峰值,日最高值也不会超过2022年12月的15%,不会有就医、住院的高峰。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也表示,当下二次感染新冠的情况存在,但是小部分群体,且二次感染的症状也比首次感染轻。

3月21日,在2023长三角新经济年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同样介绍,其团队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是否持续性存在免疫记忆进行了研究。团队发现,随着时间推移,6个月后,人体内抗体基本处于很低的水平,因而不能避免被感染。但体内的记忆性克隆一直存在,其一旦受到攻击,会快速募集抗体。因此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将迅速提高,此时发生重症的比例则会大幅下降。

前述判断也有大规模研究为支撑。今年1月,《LANCET INFECT DIS》(《柳叶刀传染病》)期刊上发表了一篇Meta研究。其纳入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的数据,包含11项新冠病毒初次感染后保护的有效性研究和15项混合免疫(指接种过新冠疫苗后再感染新冠病毒)保护的有效性研究。

文章指出,初次感染12个月后,对于避免住院或重症、避免再次感染的有效性分别为74.6%、24.7%。首次接种疫苗12个月后,混合免疫对于避免住院或重症的有效率为97.4%;而在最近一次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再接种第一剂加强针6个月,混合免疫对于避免住院或重症的有效率为95·3%。这两个数据在避免再次感染上的有效性分别降至41.8%和46.5%。

此外,今年2月,一项纳入19项研究的Meta分析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健康》)上发表。文章对3.4万例再感染和526.5万例首次感染病例的分析指出,在再感染的病例中,41.77%为无症状,51.83%为有症状。只有0.58%的感染者为重症,0.04%的感染者为危重症。文章指出,初次感染为抵御再次感染提供了一些保护,并降低了有症状感染和患严重疾病的风险。而再感染不会增加住院、进重症监护室(ICU)或死亡的额外风险。

也就是说,即使还会有下一波的新冠疫情,但不会像上一次那样凶猛。

标签: 新冠二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