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冠二阳 医院准备好了吗 背后的真相让人始料未及当下,距离2022年12月的首轮新冠疫情高峰已过去5个月左右,新一轮新冠疫情是否会出现
在上一轮新冠疫情中,李晗管理的医院也都经历了或长或短时间的“药荒”。谈及应对的经验,他告诉界面新闻,医院实际上是有备药意识的,但问题在于备什么药、备多少,旗下医院很难明确判断。
“去年12月初,我们需求量最大的是连花清瘟,往后是布洛芬,今年元旦是蒙脱石散这类止泻药。”就药物种类而言,既有对症治疗药物的真实需求,也有传言之下的囤药乌龙。
但是,“下一次需要的是什么呢?”李晗也给不出答案。
而从备药数量上看,医院更是难以估计。多位受访者向界面新闻介绍,出于工作效率的考量,医院通常会依据过去两周药物的使用情况来决定备药量。李晗管理的医院一般按照半个月至一个月的用量备药。首轮疫情初期,医院储存了1000盒连花清瘟,正常情况下至少要用三四个月,但当时一两天就全部用出了。
今年二三月的甲流中,即使准备了一个月的用量,奥司他韦还是一天就消耗殆尽。这其中,既有短时间内集中的大量用药需求,也不乏一些人在恐慌心理下盲目囤药,加剧药物短缺。在这些因素之下,李晗认为对于单个医院而言,没有什么工具可以准确测算医院的备药量。
今年1月8日起,新冠回归“乙类乙管”。江苏省内一新冠救治定点医院的药剂科人员告诉记者,当下没有了封控管制,医院不会储备太多药物。顾伟同样表示,当下医院可以随时和采购公司沟通,“一个电话过去,一两个小时采购公司就能把药送到医院”,只要物流和配送没有问题,医院一般不会长期储备各种药物。而短时间内某一药物的需求激增,相当于整个地区都断药了,此时医院本身也是无能为力的。
医院难以大量备药的原因在于成本。李晗向记者举例,首轮疫情中,辉瑞的Paxlovid在其地区多是由相关部门分配至各家医院。没有分配到,患者又有需求,医院就需要自己找药。其医院从2022年12月初开始“到处找Paxlovid”,直到今年1月底终于找到渠道买到10盒。尴尬的是,这时,首轮疫情高峰已过。2月初至今,医院还剩8盒Paxlovid无患者使用。“我们当时买的时候已经很谨慎了,而且都是按标准价格买的,到现在还有2万块钱押在这个药上。”Paxlovid的有效期为18个月,李晗表示,这些药可能会存在过期报损的问题。
而界面新闻此前也了解到,对于之前储备药物有效期的问题,部分药企提出了用新药代替效期将至的老药的解决方案。
不过,药也不可能不备。李晗认为,备药就像消防设施一样,这笔钱花出去不是为了日常,而是为了应急使用的。基于此,可以优化的空间在于医院如何灵活地储备、调配药物。在李晗和张振华看来,备药成本与掌握的疫情信息密切相关,而地方乃至国家层面掌握的信息无疑是更多、更准确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