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韩国人为何不买特斯拉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导读:韩国人为何不买特斯拉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在国内的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道路上,我们经常能够出现被特斯拉包围,亦或是车管所被特斯拉包场上牌的情形

特斯拉将中国制造的Model Y出口到韩国,并且定价仅比补贴的门槛低了1万韩元(约人民币55万元)。如果还要加上地方政府的补贴,像仁川市的特斯拉补贴后,能降到4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这一落地价,比特斯拉在中国还便宜1万多。

至于韩国会不会出现“特斯拉满大街跑”的情形,可以放心地告诉你,不会。

“之前,因为竞争者少,所以消费者愿意选择特斯拉。现在很多品牌都推出了电动汽车,特斯拉销量难免下滑。”韩国汽车融合技术院院长Lee Hang-gu认为,特斯拉最初的优势,即续航里程长和自动驾驶系统,在近几年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失去吸引力。与此相反,质量、对售后的不满,以及价格不透明等缺点逐渐显现。

在2023年上半年,韩国KICSI进口汽车服务指数中,沃尔沃获得75.74分(满分100分),排名第一;而特斯拉得到64.9分,排名第13位,其售后服务质量低于韩国进口汽车品牌的平均水平。调查显示,特斯拉未能在服务设施、准确定位问题、履行承诺等方面满足客户的要求。

抛弃特斯拉、选择“国产品牌”,这股韩流势不可挡。

韩系电车,发育得如何了?

与中国市场不同的是,韩国国内始终是由其“国产品牌”占据大头。

2022年,韩国国内汽车销量前20名的车型,全部来自韩国本土厂商。包括现代和起亚在内的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在本土占据市场份额约80%。

在切换到电动车赛道之后,就像“上海特斯拉现象”一样,特斯拉在韩国掀起的抢购潮,让起亚和现代如坐针毡。于是在2021年,“韩系两兄弟”相继发起反击。起亚发布了基于纯电平台E-GMP的首款车型EV6,而现代则发布了首款车型IONIQ 5。

不过,韩系电车,此前主打的是一个“猥琐发育”。

这不禁让人想到,起亚中国COO杨洪梅曾在某论坛上所说的话,“你先打,我后面再进来抢市场”。在他看来,“让敌人先去试伤好了,我兜里都是钱,都是技术。我们又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在合适的时候进来收拾你们也是一种策略”。

钱,起亚兜里确实有。

7月27日,起亚公布二季度财报。期内,起亚实现收入26.244万亿韩元(约合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0%;毛利率约为23.1%,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赶超以控成本闻名的特斯拉。此外,起亚汽车当期的营业利润率达到了13%,也超过特斯拉同期9.6%的营业利润率。

但技术,起亚目前的实力仅停留在PPT层面。

带着求真的态度,前不久我就去参观了起亚位于韩国的南阳研究所,并且试驾了起亚接下来将在中国市场投放的两款纯电车型。具体聊聊三个层面的感受——设计、三电、环保。

首先,设计上全靠“吹”。

从特斯拉Model 3开始,纯电动车长得越来越像“鼠标”——脑袋小、身子大、尾巴长。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电车都在极力地追求低风阻的设计,只能把迎风面积尽量缩小。

然而,从起亚EV5和EV9的最新设计语言来看,其硬朗板正的外观造型,多少有点把风阻不当回事了。尤其是前脸部分,起亚祖传的“虎啸式”设计元素得到了保留。

设计师出的难题,由工程师来解决。

在南阳研究所里,有一座耗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全尺寸风洞,相当于3层楼高。它拥有直径8.4米的超大型传动轴,能形成最大时速200km的强风。只有反复进行风洞试验,才能对风阻和风噪的参数进行调整。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风洞每天就要“吹掉”25万元。

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自主品牌拥有自己的风洞,只能向中汽研等专业机构去租用场地。

虽然,这是韩国唯一的一座风洞,但起亚的每一款产品在设计之初,都会在这里经历无数次的风洞试验。在保障车辆造型的美观和车身框架牢固的同时,极力实现更小风阻的车身流线。

标签: 韩国人 特斯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