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国内多地市民抢盐 有超市货架被搬空 非典的时候抢的盐吃完了吗?

导读:国内多地市民抢盐 有超市货架被搬空 非典的时候抢的盐吃完了吗?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之后,中国多地出现了市民抢盐的现象

苏盐井神方面表示,公司生产的盐属于井矿盐,不受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影响。公司产品出口主要销往韩国、东南亚,对日本也有少量出口。云南能投称,公司食盐产品属井矿盐,采自云南古代远古海洋生成的深层地下矿盐,源于天然。

有必要囤盐吗?

据相关报道,近日,韩国海盐需求量也激增,部分消费者和零售商开始囤积海盐。韩国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海盐,以应对海盐市场的波动。

那么,中国消费者有必要囤盐吗?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表示,对于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不建议仿效。中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一般来说在进出口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大进小出,进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中国食用盐产量能够满足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盐产区分为海盐产区、井盐产区、湖盐产区。2022年,中国原盐产能达11585万吨,产量达8390万吨;2022年全国原盐表观消费量达到5830万吨,消费结构烧碱51.86%,纯碱36.85%,其他11.29%;出口原盐71.3万吨,进口942.5万吨。原盐消费去向中,70%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张金良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不建议囤盐,“因为囤多少也不够一辈子用的”。

张金良认为,不建议囤盐的原因在于,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有控制地排放,经过洋流和各方面的扩散,此时核污染水的核污染浓度会进一步稀释;二是,据悉,日本的排放将持续30年,且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比较长,如果海水中有放射性物质,从而影响食用盐,在这种情况下,核污染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能消除的,所以囤盐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食用盐中海盐的供给是比较少的,所以即便对海盐有影响,影响范围也不是特别大。

张金良建议,第一,如果很担心排放核废水的放射性问题,那么消费者购买的时候需要看清楚,尽量避开不选购海盐;二是,管理部门应加强食用盐放射性监测,建立食用盐放射性限值。

标签: 抢盐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