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下长河高士奇是怎么当上这么大的官只有高士奇独树一帜,谁的队也不站,却靠着两人直达天庭,还与他们和平共处,硬是发展出第三股势力。
3. 直击要害
高士奇借明珠、索额图的力量,走到了康熙面前,最终能一日七迁,靠的还是真才实学,洞悉人心。
在索额图府抄文书,写奏章的那些日子,高士奇对朝廷的情况、皇帝的心思摸得很透,所以才能直中要害,才能说出"不争一时争一世,不争一世争百世",一席话让康熙如获至宝,如遇知己,只有高士奇能懂皇帝目前局面的艰难,内忧外患。
当康熙当面出考题时,高士奇才能奋笔疾书,直接写下7道国策,道道走进了康熙帝的心里。
才有了一日七迁,一日到达天庭的美谈。
但高士奇也没有大意,一面继续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周旋,低调谦逊,麻痹他们,放松警惕,一面获得皇帝的信任,成为能为皇帝分忧办事的能臣。
他看出皇帝是有雄心抱负的人,绝对不会让两党之争持续太久,只不过是自身力量不够,江山还没坐稳,威信还不够。
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平三番,修河道,收服台湾,都是要举国之力去完成的,还需要明珠和索额图的支持,留着还有用,还不到处理他们的时候。
因为他明白,自己能升官,真正该倚重的还是皇帝,他无权无势,能依赖的只有皇帝的重用,他要忧心皇帝所想,助力皇帝做想做的事。
所以他才敢在皇帝为平三藩庆功之时,泼冷水,提出收复台湾之事。
一则有小道消息提供皇帝的日常行为,康熙帝在前一晚在寝殿墙上写下台湾两个大字,他就猜测到皇帝下一步的计划。
二则,明珠和索额图肯定也会有小道消息的渠道,为何他们不敢提,因为他们顾虑太多,只当笑谈,并不真正站在皇帝的立场想问题,自身的地位已经稳固,更多地只想谋求自己的利益。
所以只有高士奇兵行险着,投其所好,替皇帝开口,率先提出这个想法。这样即使有人反对,也有高士奇来挡刀。
但高士奇知道,自己不会成为炮灰,而是为皇帝冲锋的勇士,他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