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核酸试剂企业毛利堪比茅台 国家发展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高峰期,中国每天近1亿人做核酸检测,以每管2元的成本估算,中国人每天做核酸检测的支出,就接近2亿元。一年下来,支出几百亿元。
这些核酸检测产业链上的企业,另一现状便是应收账款多。
冲刺IPO阶段的瑞博奥,报告期内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42.64万元、1,438.07万元、4,191.19万元及5,028.28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49%、10.63%、14.76%及 38.26%。
同样冲击IPO的体外诊断平台菲鹏生物,应收账款也是一路走高。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7910.87万元、8975.83万元、1.7亿元和2.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86%、33.00%、16.78%和25.68%,应收账款占比较高。
不过,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还属第三方核酸诊断企业。
其中,迪安诊断2022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高达107亿元,同期营收156.亿元。回款称不上及时。另一家核酸检测企业金域医学,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74.33亿元。不过,其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3.3亿元,相较迪安诊断的0.53亿元,回款情况好很多。
能收回真金白银的资本,才算是优质资产,不然,只是挂在账面上的富贵。过几年变成坏账,计提抵消掉了。
这些凭借疫情,收入得到高速增长的企业,挣到了“做一年,活十年”的利润,但是然后呢?就像它们在招股书中写的:由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具有一定偶发性,若新冠相关产品未来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这样的企业,应该上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