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改委: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改变 背后原因竟然是这样的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
答:《纲要》和《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教育、体育、家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具体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扩大节假日休闲旅游消费。二是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三是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四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健全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五是促进群众体育消费。进一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六是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动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七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需、回应群众关切,坚持以社会民生领域服务为靶向和重点,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促进社区服务更加便民,着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请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内需新增长极?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区域政策体系不断调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推动释放内需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纲要》和《实施方案》部署,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支持各地区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有效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的区域支撑。
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内需增长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着力破除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障碍,有序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率先推动长三角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把大保护作为中心任务,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西部地区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内部互促协调。东北地区推动全面振兴,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率先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升级。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式,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扩大内需提供要素支撑保障。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人员、技术、资金、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交融不断深入,促进了国内市场建设。请问扩大内需战略两个文件在更好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能够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提供强大动力。为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