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专家预测管控人员将至少减少一半 百姓的出行未来会受何影响?11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
“就像第九版方案刚出来后的一个月内,一些地方突然涌现出几百上千个风险点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混乱,这次也是同样,各地按照中央的政策,再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会有各自不同的打法。”前述数据专家分析。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为国际航班恢复创造条件
在外防输入方面,“二十条”也进一步调整。根据新的政策,入境人员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变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另外,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携程数据显示,“二十条”发布后,携程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一日立刻增长超1倍,酒店搜索量增长近7成。同程旅行国际机票搜索量也在1小时内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448%。最热门入境航班线路为:金边-南宁、首尔-沈阳、首尔-青岛、曼谷-昆明、吉隆坡-广州、新加坡-厦门等。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认为,短期来看,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将对国际航班流量复苏带来重大利好。截至目前,携程平台上中国出入境航线往返计划运力为每周近1300班,与10月31日前相比增长约30%。长期来看,包括缩短隔离时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释放国内旅游市场的流动性,国内旅游市场或将在秋冬过后,迎来加速反弹。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指出,对于商旅出行而言,最大的利好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为国际航班的进一步加快恢复创造了条件。同时,作为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后的配套措施,还设置了面向相关人群的闭环机制,对于正常国际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加快恢复意义重大。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床位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条”中还明确规定,未来不建议地方开展全员核酸,也对一些地方过度防疫的行为进行了纠正。专家认为,未来各地“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的情况应该会减少。
政策明确提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优化措施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层层加码的问题,核酸检测属于医疗问题,应该让当地疾控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多位专家指出,这个纠正来得正当其时。一方面,目前多地的财政已经很难再支撑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近期多地开始对核酸收费就是证明;另一方面,随着过去一段时间的常态化核酸普及,一些地方的核酸检测实际上已经陷于低效甚至无效。
金冬雁说,“二十条”中没有明确提到抗原检测。在他看来,应该延续第九版防控方案,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金冬雁指出,未来应对疫情有三点最关键:一是继续完善疫苗接种;二是储备好抗病毒药;三是强化医疗设施,进行分级诊疗。“二十条”中也提到,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一位感染科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针对新冠感染者的收治,专家已经多次呼吁要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分级诊疗方案,但目前来说,仍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案,只是提出一定要把分级诊疗做好,“具体怎么分级,是由各地自己来制定”。
金冬雁建议,对新冠感染者的收治,最关键的就是分流。他建议,首先,无症、轻症的感染者有条件就进行居家隔离,并提供专业的居家隔离指南;其次,对一些需要基础支持性治疗的人指定场所救治;最后,对可能出现重症或死亡的老年人或免疫缺损人群才进入到专业的医院救治。
姜庆五表示,针对目前的疫情形势和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国家层面出台了优化措施,后续各地应该积极落实,避免层层加码和地方防疫资源的过度消耗。精准防控要把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压在一定范围内,以取得更有效的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