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大批核酸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亏不亏不知道我是实实在在的掏了三年的检测钱!

导读:大批核酸检测机构将陷入财务危机 亏不亏不知道我是实实在在的掏了三年的检测钱!在广州市的常态核酸检测点撤除的那天,一位环卫阿姨依然习惯的骑着自行车前、来到自己熟悉的核酸点,等待她的是很多和她一样茫然的人

核酸检测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抗原、抗体、酶与辅酶、高分子塑胶耗材厂商及诊断仪器等生产厂商;中游为样本采集与保存试剂厂商、核酸提取试剂厂商及试剂生产商;下游为医院终端、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其中,上游试剂原材料和检测设备仍是罗氏、西门子、雅培、Illumina等海外巨头主导,国产阵营仅有诺维赞、菲鹏生物、华大智造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国内的核酸检测企业主要还是集中于中游试剂生产以及下游的检测环节。

根据A股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度财报。67家核酸检测概公司共实现营收2516亿元,净利润728亿元。

其中,迪安诊断与金域医学代表了线下采样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的现状。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迪安诊断分别实现营收84.53亿元、106.49亿元、130.82亿元与156.2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8.03亿元、11.63亿元与24.28亿元。同期,金域医学分别实现营收52.69亿元、82.44亿元、119.43亿元与122.08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15.10亿元、22.20亿元与24.48亿元。

可以看出,虽然核酸检测大大提升了采样检测机构的营收,但实际利润并不高。

相比采样检测,中游试剂生产商们的利润显然更大。如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明德生物分别实现营收1.81亿元、9.59亿元、28.30亿元与74.7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152.58万元、4.69亿元、14.13亿元与38.38亿元。万孚生物分别实现营收20.72亿元、28.10亿元、33.61亿元与46.9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6.34亿元、6.34亿元与12.40亿元。凯普生物分别实现营收7.29亿元、13.54亿元、26.73亿元与42.5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3.63亿元、8.52亿与14.88亿元。

其中,达安基因是为数不多同时涉及上游设备、中游试剂和下游检测的公司。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达安基因分别实现营收10.98亿元、53.41亿元、76.64亿元与93.3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9218.18万元、24.49亿元、36.18亿元与49.11亿元。

收不到钱的检测机构

但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戛然而止,各地纷纷宣布“非必要不核酸”,有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一些核酸检测公司将因为2022年的超负荷运转而将前两年赚的钱都赔回去。

她认为,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业绩增长给予了核酸检测概念公司炒作股价的机会。抗体、酶与辅酶、高分子塑胶耗材厂商及诊断仪器等与样本采集与保存试剂、核酸提取试剂及试剂生产等中上游生产厂商确实赚到了钱,但位于下游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日子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过。

如行业上游主打核酸试剂原料的菲鹏生物,2019年至2021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2.81%、94.02%、88.43%;中游企业中,达安基因在2021年销售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毛利率也仍达88%;但在下游企业中,金域医学2021年的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毛利率仅为47.2%。

实际上,核酸检测对于一部分位于下游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企业来说是一个不赚钱且费力的业务。实际上,下游的盈利能力和业务规模量是成正比的。因为新冠检测试剂在国内早已被纳入集采,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只有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赚钱的能力。

前述投行人士分析,很多做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企业门槛并不高,只要能拿到资质就能运营,但检测量难以突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来赚钱。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行业中大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企业,现在也面临应收账款增长过高,可能遭受大额计提减值的风险。以A股为例,几家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比例都出现超大幅度的增长。

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金域医学实现营收122.08亿元,其中应收账款为74.33亿元,占营业收入60.89%,同比增长66.65%;迪安诊断实现营收156.3亿元,其中应收账款为107.54亿元,占营业收入68.8%,同比增长76.75%。

与之相比,中上游企业则基本上没有回款压力,往往是账款到了中上游企业才给下游发货。

在回款压力下,已有核酸检测公司与购买服务方对簿公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1月29日公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要求对方应当按照180元/人次价格的标准向美因公司支付检测费用。

而体量更小的核酸检测亭们也开始纷纷低价转让,从百度爱采购、闲鱼等平台上发现,有核酸亭商家甚至打出了三五千元,甚至几百元的“地板价”转售,

多家核酸检测概念上市公司表示,现在不仅面对价格下滑问题,还面临着业务萎缩风险,会将业务回归到疫情前的常态化。

如兰卫医学对此表示:“业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公司在疫情的其他检测业务就做的很好,会加强除核酸检测这块的业务。”达安基因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则表示,“今年(2022年)的业务不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要到明年了,还要看具体政策的调整。”华大基因则表示,“核酸检测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业务会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状态,今年(2022年)已经开始调整,像拓展海外的业务之类的”。

而实际上,也有公司早开始谋划退路。2022年11月,达安基因多个检测试剂降价近七成,开启后新冠时代的市场价格战,圣湘生物则接连收购,向多个方向进行业务拓展。

对于这个结局,剧粉和不是剧粉的都沉默。网友纷纷吐槽,“如果没有什么可拍的了就不要拍了。”“编剧是在逗我嘛”“好家伙,又一个烂尾的”

更有网友锐评“所谓爽剧的结局,是跟你说,穷人终究还是穷人,一切只是你的妄想,我真服了,hgr你们烂尾有一手的”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