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东北小城45平房子5万卖不掉 原因竟然是这样的入冬后,这里白天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大雪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户外已经不适宜开展露天作业,整座城市的脚步慢了下来。
不过他话锋一转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到外地去了,我在煤矿工作了20多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下井,很难招到人,那些年纪大的都在等着退休。”丛大勇今年56岁,他有很多工友都到了退休年龄。
他望着窗外,看着皑皑白雪覆盖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眼前小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和白杨挺拔而孤寂。“七台河跟鹤岗差不多,都是先有煤矿后有城市,这个小区都是从采煤塌陷区迁过来的,之前家里面积大的分到了两三套房,原来的地方已经拆除进行了绿化。”
丛大勇在煤矿主要做辅助工种,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相比之下,采煤的工人每月有七八千元。每天早上6点30分,通勤车辆会准时来小区门口接人;下午3点左右,他们会被按时送回来,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0多年。
把房子卖了,将来回来的时候住在哪里?问到这个问题时,仍是单身的丛大勇在茶几旁抽了几口烟,“回不回来不一定了,亲戚都在山东那边,惦记着我。”说完,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室内气温此时达到26℃,窗外太阳的余晖射了进来。
② 人口外流
十年间人口总量减少23万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的农作物每年只能生长一季。进入11月,外面已是天寒地冻,农村有些人家烧起了土炕,城里家家户户暖气相通,街上人烟渐少。
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就慢悠悠地落山了。晚上的七台河几乎没有娱乐活动,6点钟各大商场和超市开始打烊,公共浴室此时迎来了全天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在这里洗去满身的疲惫,然后便回到家睡觉了。
七台河的早晨在第二天的6点钟被唤醒。天空刚蒙蒙亮,马路上就能看到匆匆忙忙赶往早市的人们。11月13日,记者来到了七煤总医院附近的奋斗路早市。在这里,豆腐脑、麻花、羊杂、高粱酒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人在卖母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