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延迟退休 只有年轻人“做牺牲” 8090真的好惨,最高的房价最严重的就业形势独生子女家庭延迟退休养老金耗尽对于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在中年人和年轻人以“延迟退休”作出牺牲的同时,拿退休金的老人、体制内退休人员和政府这三大主体也应该站出来“共赴危
除此之外,延迟退休,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未来经济展望”,这对生育率而言同样是负面的。
更不公平的是那些已经生娃或刚刚生娃的年轻人。人家也生了,该尽的“所谓社会责任”也尽了,最后,不也还是要延迟退休。
03
延迟退休是一个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但为了减轻民怨,为了社会公平,一些配套的措施也应该跟上。
比如刚才说的“老人带娃”,不能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只要正视了,自然就可以有办法。
是否要对有第三辈的老人进行一些诸如提前退休的特别“优待”,这在中国当下整体“反感生育”的社会舆论中,可能比较敏感,可能会引发“不公平”的争议,但该正视的该讨论的总不能回避。
不过,就延迟退休而言,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全民共担”。
所谓“全民共担”,第一当然是代际。延迟退休的代价不能仅仅由年轻人承担,而应该由各个年龄层的共担。
前一段,社交媒体上曾有一个热搜:年轻人工资不如退休金高。这种说法固然有偏颇之处,我等会还会谈到,但这背后的社会现实是,在延迟退休对年轻人造成极大心理压力的同时,中国的养老金却还在持续上涨。
图/微博用户@价值投资日志 既然养老金不够用了,中年人年轻人必须以延迟退休来填补缺口,那么,至少作为一个姿态,国内的养老金上涨也应当进入“冻结”状态。等延迟退休尘埃落定了,再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看养老金何时恢复上涨。
毕竟,如果养老金停止上涨,也可以缓解“延迟退休”的经济压力,至少让延迟退休的增长曲线更平缓点。
所谓“全民共担”,第二是“编制”。“年轻人工资不如退休金高”的讨论,更真切的对象其实是“体制内退休金”,也就是充满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应当尊重既成事实。相比所谓的降低,更妥善的办法是,长期冻结体制内养老金的上涨:一方面降低双轨制的民怨,为延迟退休争取舆论空间;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这也是全国的大局。
事实上,体制内的同志们也无需过多担心。从长远而言,养老金还是应该“多缴多拿”,体制内的收入相对高,缴纳的养老保险也相对多,那么未来拿到的养老金当然也应该更高。
问题的核心是,这种以“多缴少缴”而不是“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发放标准,更符合市场化,更公平,更能激发养老金参保的热情。
所谓“全民共担”,第三是“政府—社会”。
长久以来,中国的公共财政高度倾斜于“养人”和“基建”,忽视了福利支出。
前不久,殷剑峰先生在《居民消费率为何这么低?》一文中指出:
在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中,政府部门占有了过高比重的收入。
在2012~2020年间,中国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32%,在15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低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尤其是发展水平比中国差很多的印度,就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也就是说,对于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在中年人和年轻人以“延迟退休”作出牺牲的同时,拿退休金的老人、体制内退休人员和政府这三大主体也应该站出来“共赴危机”“共襄盛举”。
这不仅会在公平层面上缓解年轻人的怨言,也会在事实层面上更大力度的减轻养老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