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百态 >   正文

当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之苦!

导读:当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之苦!何书文没办法,只能自己每天出入医院。值班护士看到他,有些惊讶,“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没人替你班吗?”何书文都尴尬地回答,“她他们忙,她他们忙。”

养老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原本,她和丈夫都爱跳舞。母亲成为植物人后,她一次都没再跳过,甚至连想一下的心思都没有。每天早上6点多,她得起来给母亲做早餐。等待早餐做好的时间里,她用温水浸泡毛巾,为母亲擦脸、擦手,再用消毒棉签,蘸着漱口水清理口腔。接着,她把饭菜汤混在一起倒入榨汁机,打成糊状,再通过注射器打到母亲的胃管里。

胃管是从鼻腔插入,置于胃部,医学术语叫“鼻饲”。

常桂英的“鼻饲”技术是在医院学会的。她每次给母亲喂饭,都会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喂完饭,再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不管是食物,还是汤水,温度太冷、太热都不行。”常桂英每天要这样喂三次。每次“鼻饲”,还得将床摇成45度角。否则食物反流,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看似繁琐的喂饭过程,对常桂英来说已经是日常护理中最简单的操作了。

为了不总洗床单,她给母亲穿了尿不湿,每隔一会儿就要检查下。一旦皮肤被尿液浸泡,容易发生溃烂。排便则比较麻烦,“她不会表达,经常弄得的满床都是”,常桂英说,几乎每个植物人的房间,都会有粪便的残留臭味。

“什么也做不了,人生就这样消耗着。”这些年,常桂英错过了很多事情。比如在微信群,她看到之前的同事旅游、聚餐、跳舞时,自己只能偷偷落泪。再比如,儿子带女朋友见家长时,常桂英只让他们见了丈夫;儿子结婚当天,她在婚礼现场待了1个小时,就匆匆回去照顾母亲了。

亲家总叮嘱自家女儿,多心疼婆婆,没事去看看老太太。可常桂英不想让他们过来。因为有一次,她听到儿媳小声说,“姥姥家怎么总是有一股臭味。”

常桂英知道儿媳妇没恶意,但她宁可只有自己和母亲,困在那个60多平米的家属楼的房间中。

“我经常右耳耳鸣,听声音总有咚咚的声音,有时心脏会连续快速跳动,手脚麻木、冰凉,甚至会瞬间失忆,明明很累,又整夜整夜睡不着。”常桂英知道,这是“三高”症状,但她没有去医院看。儿子为此没少和她争吵,她总说休息一下就好。丈夫劝常桂英把母亲送到植物人托养机构,可她总认为守在母亲身边更安心。丈夫知道,她其实是怕花钱。

守在母亲身边,常桂英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得给母亲翻一次身,朝一侧躺的时间太长,容易生褥疮。她还得不停地给母亲的四肢做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我最害怕自己走在母亲前面。”常桂英说,那样的话,妈妈就没人管了。

偶尔,她会拿着儿子送来的平板电脑追剧。她喜欢那个叫靳东的男演员,陪母亲的这几年,都是靳东的剧在陪着她。不管是《伪装者》《我的前半生》,还是《精英律师》和《底线》,常桂英都能说出每集的具体情节。有时,她会把平板放在母亲身边,希望母亲也能喜欢靳东。

随着剧集一遍遍地的播出与结束,常桂英不得不回到现实——现实里的她,对着母亲叹气、发呆,一遍遍念叨各个亲戚的是与非。母亲无法回应,常桂英越来越疲惫。每到这个时候,她会和张伟国一样,想到“如果”。

对于经济能力欠缺的家庭,“老老照料”会变成负担。

如果中国能放开安乐死就好了,常桂英觉得,虽然听着不孝顺,至少大家都能解脱。她把这个想法告诉过丈夫。丈夫说,“你胡说啥呢?我们年纪再大,也得照顾老人。况且,咱们就这一个老人了。”

每每这时,常桂英便不再说话。她日复一日盯着床上的母亲。她觉得自己好歹是一株鲜活的植物,母亲这株植物却枯萎了。

去年6月,家里多了个小孙女。常桂英很高兴,但她至今才见过孙女几次。她不让儿子把孙女带来,担心床上骨瘦如柴的老人吓坏孩子。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