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冠感染潮来袭时有人囤500个罐头 到底是什么情况以前看老一辈人囤货很不理解,慢慢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不囤没有安全感,看来我也要这样囤一辈子了。”“北漂”老胡是个“资深”囤货人
从“断舍离”到囤货
和小鹿、老胡不同,北京女孩朱丽是个在上个月刚入门的囤货“小白”。
大概10年前,朱丽买了本当时风靡的畅销书——《断舍离》。她幻想自己可以过上精简生活,舍弃一切不是刚需的物品,最重要是脱离对物的执念。
受书的启发,朱丽迅速处理掉了一年以上没有穿过的衣服,塞进抽屉后便永不见天日的化妆品小样。有一段时间,她还践行“每日一扔”,看着家变得越来越“干净”,觉得挺上瘾。
那几年里,朱丽还崇尚日式极简风,空旷让她心情平静。
“我们家生活一直都还挺正常,对疫情算是比较平常心了,也没有囤货习惯,一直都是缺什么买什么。”朱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初她给自己定下“只满足当下需求”的原则,却被疯狂“打脸”。她家原本有间小客卧,现在已经“沦为”了储物间,里面收纳着大量的口罩、药物、抗原、辅食罐头等。
去年底,朱丽听朋友劝告,想起给孩子备些美林和开喉剑。当她发现平时半小时就送达的药品最快也需要2至4天才能发货,就有点坐不住了。而当熬到第4天还不见发货信息后,朱丽开始疯狂联系客服,但消息始终显示“未读”。
随着家里有人开始出现症状,朱丽更慌了:“不知道小孩什么时候就会感染,也不知道家里的药能不能撑住,像是和时间赛跑。”
焦急时刻朱丽在小区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我家有一瓶刚打开的美林,用了一次,已经消毒,家人已阳康。如果实在买不到的朋友可以来大堂自取。”她戴着一次性手套去取那瓶开了封的美林,心情很是复杂。
朱丽说,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她对物品消耗速度有清晰的概念,加上物流方便,过去她并没有觉得有囤货的必要。但这一次,她发现有些东西自己并未考虑进去。
“原来安全感也是必需品。”随着后来商铺、物流恢复,朱丽在几天里收到了三十多个包裹,她这才意识到那些日子里她“怒买”了多少东西。
一个月内,朱丽家空置的小客卧就被塞成了储物间,尽管里面有不少东西已经派不上用场,比如成盒的抗原试剂。
前几日,她又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的传闻。尽管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比较轻微,一般在短期内便可自行缓解。但这一次,朱丽早早便囤好了10盒蒙脱石散,“真是不想再那么狼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