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媒体评动辄取缔:建议网友理性建议 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读:媒体评动辄取缔:建议网友理性建议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眼不顺就取缔?

不得不说,动辄建议“取缔”反映出的“看得顺眼的,保留;看不顺眼的,取缔”倾向,很值得警惕。

这年头,总有些人抱着“一眼不顺就取缔”思维去看问题:因为有人吃得上吐下泻,所以要取消年夜饭;因为《愚公移山》“不尊重自然”,所以要将它从教材中移除;因为《水浒》“宣扬暴力”,所以要把它从课本里移出。

这些建议折射出的认知就是偏狭且粗暴:现实世界本该是多元的,打开方式也该是多元的,可有些人会以二极管思维去理解事物利弊——有好的一面,就全面肯定;有不好的一面,就全盘否定。这样的评判思维,往往是以我为中心为本位,殊不知,这世界的价值底盘,该是无数个“我”中的公约数托起的,它拒绝“非此即彼”的偏颇与“有一处不足就恨不能取缔”的极端。

倒不是说不能建议,建议是个体的基本权利。只是说,提建议时能带些理性,有些建议更值得被“反建议”。

罗素的“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源”,说的就是要摒除那种轻易“取缔”的审美专断;伏尔泰说的“尊重不一定是接受”,也包含了对许多事物“不接受也该尊重”的道理。在此事上,我们也可以拥抱多元化认知与习惯:你认为油炸食品不健康,可以不吃,我认为它好吃,我的喜欢不该被你的偏好所绑架。无论如何,取缔某个东西,当于法有据,也要考虑地缘特色和市民需求。

标签: 取缔 理性建议
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