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热点 >   正文

集中供冷真的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

导读:集中供冷真的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据他介绍,集中式供冷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峰谷电价,灵活协同运行主机与蓄冷装置;与此同时,集中式高效冷却设备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使得冷却系统能效提升

据他介绍,集中式供冷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峰谷电价,灵活协同运行主机与蓄冷装置;与此同时,集中式高效冷却设备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使得冷却系统能效提升,用户投资和运行费用被降低。

然而,尽管集中供冷已在多地试运行,但其实际推广和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不少受访对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集中供冷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和投资,建设供冷站点和配送管线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此外,相比耳熟能详的“集中供暖”,目前,大部分人对集中供冷这种新的供能方式存在一定疑虑和担忧。

多地试运行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深圳、三亚和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试运行集中供冷系统。其中,广州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提供集中供冷服务,广州大学城还是当时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区域供冷项目之一。

广州大学城采用的是“冰蓄冷”技术,大学城内的各个冷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进行制冷,白天再融冰供冷,通过输送管道将冷冻水输送到各用户终端,转化为冷气,给人们带来清凉。

据广州城投集团大学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相比传统的中央空调、VRV空调系统和分体空调,可以降低空调峰值负荷至少30%。

目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以及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广州大剧院、海心沙亚运场馆等单位,都已经开始使用集中供冷服务。

在三亚的海棠湾区域,不少高星酒店和综合商业体已经开始使用集中供冷。

截至目前,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的总签约供冷面积已经达到35万平方米。预计项目建成满负荷运行之后,供冷面积可达到35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省约2.8万吨等价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万吨。

标签: 集中供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