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放牛班的春天剧情介绍《放牛班的春天》,于2004年上映,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导演,乔治·查佩罗 雷内·维勒 编剧,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故地出席葬礼
五年后,我终于试图再静下心来看一遍。在观影过程中,当初无聊乏味的体验重上心头,数次忍住按暂停键、拿起手机翻,终于耐着性子,将这部电影阅完。我想,今天的我是时候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世俗的眼光,调高嗓门,大胆地说出我的心声,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无聊电影!要知道,在一面倒的好评电影面前,当你自己的观影体验不好时,那是何等的战战兢兢。
其实这些无关于我人生阅历的问题,也无关于我的观影素养,在间隔五年的两次阅片过程里,这种始终如一的观影体验足够说明了我的直观感受。事实上,电影开篇中,马修老师作为一个失意教师(他自称已经尝试了无数职业,都以失败告终),来到这家无人问津的问题儿童寄宿学校,看到孤苦伶仃的佩皮诺时,我已经猜到了这部电影要讲什么。
一部标签化教育电影里面需要出现的人物当然要有好老师、坏学生的人物设定,为了增加戏剧矛盾,营造一个赏罚不明、有失公允、高压粗暴的教育环境也可以预料,除此之外,电影的剧情导向也当然是好老师不辞辛劳教育坏学生,最后坏学生逐渐变好,成为栋梁之材。这种套路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是显而易见的。
马修老师的谆谆教诲、坏学生乐格克对马桑大叔的恶作剧、莫杭治天才和魔鬼的复杂面、马修老师不计功劳地率性离去,这些情节让我不敢恭维。当一部电影所有人物都赋以标签化的设定,剧情都按照既定的政治正确的套路发展,我不敢说这是一部烂片,但至少已经预示了它无聊乏味的电影基调。
我不知道那些对这部电影连声称赞的人们是出于什么对这部电影来打下高分的,但我可以确定有一部分人存在跟风嫌疑。《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无聊电影,希望我不是孤儿,那些和我观感一致的人,但愿也能够在电影评论网站上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看法,打出公允的分数。
我说剧情中规中矩有我的理由,而“无聊”二字的观感也是我的真实感受,这些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点说明。1.中规中矩的剧情发展不可否认,《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制作还算用心。剧情来说完成度很高,没有太大漏洞;布景也十分真实,至今我还没见过有谁盘点过这部电影的穿帮镜头;而电影的剪辑也非常顺畅,交代故事有条不紊。种种方面少有瑕疵,可以说如果硬要挑些电影中的不足,会让人觉着在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