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媒体:流感来势汹汹危害却被低估 现在地铁里很多外地人不戴口罩就是不怕死和新冠一样,老年人群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其他年龄组更高。为提高疫苗接种率,16年前,北京市政府率先开展了对60岁以上京籍人群的免费接种。
被低估的流感
张静庆幸,女儿躲过了班里的这波流感。去年10月,她就给全家人预约了流感疫苗接种。当时,听说她要花好几百元去私立诊所打流感疫苗,网约车司机很是不屑,“浪费那钱干吗?不是说新冠是大号流感吗,在家备点药就行。”潜台词:不是什么危险的情况,扛一扛就过去了。
“谁告诉你流感不危险的?”张静反问。
2018年前,在张静的概念里,流感仿佛是一种“另外一个星球流行的传染病”,她也从未把这种呼吸道疾病当回事,直到那年3岁的女儿在跨年时流感中招。2017-2018年的冬春季流感异常凶猛,从11月进入高发期,持续三个多月,几乎横扫全国。一些儿童专科医院每天夜间急诊量破千,张静和老公自带板凳、被子和玩具,凌晨2点带女儿去看病,直到上午10点才见到医生。
那一年的爆款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是刷新了她对流感的认知。“得了流感会怎样?”一位女婿用2.6万字回答了这个问题,记录了岳父从流感到肺炎,29天阴阳两隔的经历。那也是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流感并不是一场“小小的感冒”。
疫情期间,张静从来都懒得参与“新冠是不是大号流感”的争论,因为没有意义——很多人就像从前的她,对流感压根缺乏正确认知。小区的微信群里就有人写道:诱因不同,但流感的结果和普通感冒一样。张静看后心里嘀咕:如果大家对流感有新冠十分之一的重视就好了。
北半球的流感季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至次年3月基本结束流行,南方地区在春夏季还有一个小高峰。轻症流感确实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类似,打喷嚏、流鼻涕,但发烧和全身症状更明显。大多数年份里,这种季节性流感不至于让感染者住院甚至死亡。
如果翻看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大多数人更会对流感不屑一顾——2021年,全国因流感死亡的总共只有4人。
“这是被大大低估的数据,因为国内流感统计方法尚未和国际接轨。”疫苗专家陶黎纳举例,患者即使因为流感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入院死亡,最后死亡证明上登记的仍是高血压、心脏病,而非流行性感冒。而欧美国家只要原发疾病是流感,死因一般都会记在流感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