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媒体:流感来势汹汹危害却被低估 现在地铁里很多外地人不戴口罩就是不怕死和新冠一样,老年人群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其他年龄组更高。为提高疫苗接种率,16年前,北京市政府率先开展了对60岁以上京籍人群的免费接种。
提到流感,疫苗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自从女儿2018年中招后,张静每年秋天都会给家人预约流感疫苗接种。虽然疫苗的保护率并不完美,但这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疫苗的品牌和种类,张静没有特别的偏好,“有什么就打什么”。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她第一次预约后诊所被封,第二次自己的小区被封控,直到第三次才终于打上。
但像张静这样的妈妈并不多见。平日里,她不厌其烦地提醒身边亲友,根据世卫组织的推荐,流感疫苗除特殊情况外,适合全人群接种,每年一次。但无数的反馈让她意识到,对流感疫苗的认知里有太多的无奈。
有老人觉得“自己身体好,不怕流感”,还有人抱着“打了也会感染”的心态选择放弃——流感疫苗的保护期只有半年左右,产生抗体需要2-4周,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只有40%-60%。当张静试图向班里的家长们科普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的不良反应、引导大家理性看待时,甚至引来委婉的“洗地”质疑。
2020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为0.58亿剂,总体接种率不足4.2%,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超过50%的比例。对于像流感这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接种率起码要达到50%,甚至60%以上,才能形成一定的群体防护。
鲜有人知的是,每年国内的流感疫苗市场都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9-10月流感疫苗刚上市时,公众扎堆接种,疫苗一针难求,而11月以后上市的流感疫苗,由于需求锐减,被大批报废。每年,国内流感疫苗的平均报废率约在20%。
“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太低了,经不起剧烈的需求波动。”在科普文章中,陶黎纳感叹,接种率奇低的坏处是厂家不敢放量生产。流感疫苗的有效期只有一年,过季必须报废,打不出去容易砸在手里;但如果企业发现短缺,再组织生产又来不及——目前主流的裂解疫苗,从生产到相关部门的质量审核、上市后各省的采购和配送,需要好几个月。
一位流感疫苗生产企业的内部人士亦坦言,每年定产量都像一场赌博:押大的报废风险极大,押小的只是少赚点,但不用承担大量的报废风险,“最后,理性的企业必然不会贸然增加产量。”
是否为大流行做好了准备?
对抗流感的过程中,并非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