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些选择不交社保的年轻人 这意味着什么为此,许多暂时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和自由职业者,开始权衡交社保到底有没有用,对于他们来说,退休还很遥远,社保最大的作用是和这个城市的连接
而25岁的内蒙人金昊,两年前大学毕业带着两万块钱来到上海,一直以零工为生。幸好大学时在家里要求下,考下了建筑行业证书,遇到项目,他去公司挂靠一阵,能交上几个月社保,没项目时,社保就中断。他不追求连续缴纳社保,因为压根儿没考虑过在上海买房买车的事情。
年轻人们还有很多选择,但对于已经交了很多年的中年人来说,即便突然没有了固定工作,也不能轻易断缴社保,沉没成本太高了,只能选择继续“熬”。
收到社保局寄来的信函时,徐文禾感觉,失业中年人的焦虑又糊一层。信里头提示她,7月起社保基数提高了。“这笔逐渐增加的硬成本啊,为了养老却不得不交。”
徐文禾今年38岁,年初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算起来,她的社保已经缴够了15年,可以享受在上海的退休待遇。但徐文禾不放心,她决定交满20年。她担心等到自己退休时,年限还可能延长。这种不安全感来自父辈的经历。徐文禾的父亲户口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开始缴纳城市社保,等到快满六十岁,才发现缴纳年限不够,只好一次性补缴了好几年的社保。
如果还能找到工作,许多中年人不会优先考虑办理灵活就业。原本,徐文禾想着,等处理完家事,自己还要回归职场,她先在朋友的公司做了代缴,保证社保的连续性。等到五月,又决定生二胎,她判断自己往后很难再找到工作,才转成了灵活就业。
和徐文禾一样,35岁的陈怡,交社保已经13年,准备再自己交两年,至少凑够15年。今年四月,她从行政岗位上被裁员。因为找不到工作,为了医保不断缴,她只能办理了灵活就业。
对于突然失业的中年人来说,多出两千多元的社保支出,生活的负重又增加了,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份工作能不能找到,什么时候找到,相比社保,找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
不稳定的工作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往往就不用担心社保的问题,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年轻人天然不稳定,容易跳来跳去,而中年人,则随时背负着失业的风险。
2021年,冉冉大学还没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实习。那时,因为“一体化管理”,她也被卷入公司的加班风气中。早上九点打卡上班,下班卡到能赶上地铁末班车为止,能延则延。最麻烦的是,公司规定一个项目组要一起下班,冉冉的时间常常耗费在等待组员的过程中。不加班的日子又都在出差,最久的一次,她在外地待了三四个月,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办公室、食堂、酒店三点一线。
冉冉是安徽人,地理位置的接近,让上海成为一线城市中,最顺理成章的选择。初来上海,陆家嘴的繁华也触动过她,但在相册里留下的光鲜很快就消散了。单程通勤超过1小时,“路上的繁华是一种与我无关的繁华”。
工作不止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也开始侵蚀她的身体。有几次熬夜,心脏开始出现针扎一样的刺痛感。有一回在公司,她忍不住和熟悉的同事们抱怨,“加班太久了,心脏不舒服”。结果领导说了句,“正常,熬夜就会这样”,轻飘飘地回应盖住了心脏疼痛的恐慌。而领导自己也有类似症状,冉冉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但她知道,“这个环境把病态的事情当成正常,那只能说环境本身是病态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