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些选择不交社保的年轻人 这意味着什么为此,许多暂时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和自由职业者,开始权衡交社保到底有没有用,对于他们来说,退休还很遥远,社保最大的作用是和这个城市的连接
像冉冉这样,金昊也知道自己早晚有离开上海的一天。社保并不影响他对于工作的选择,只有眼下的收入才能决定命运走向。为了给自己留下撤出上海的退路,他决定找一份全职工作。今年六月,他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当HR。
在上海,没有工作的人们,想和城市建立起最基础的联系,可以通过灵活就业的形式交社保,但只能交养老保险和医保,且不能单独交其中一项。这意味着,如果不在上海退休,按照上海的标准缴纳养老金,最终并不能领取同等标准的退休金。
对于来上海短暂停留的年轻人而言,既然提前放弃了留在这里的想象。最让他们在意的,只有医保。但随着社保压力上涨,一些自由职业者秉承“小病看得起,大病无所谓”的心态,彻底放弃社保,与城市连接的脐带一旦断裂,逃离成为一件随时发生的大概率事件。
虽然是上海本地人,蔡旻旻未来也考虑离开上海了。原因无他,主要是“上海房价太贵”。她甚至考虑过把户口迁到房价更便宜的城市。现在,社保涨价让她的这个想法更牢固了。
只有摆脱零工状态,全职为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工作,收入达到稳定状态的自由职业者,才不用忧愁社保。但这样的人,在上海也并不算多。
36岁的宋葳蕤是自由撰稿人。她曾经在杂志社工作了六七年,因着兴趣,转成了自由撰稿,以灵活就业方式缴纳社保已经四年多了。
但她几乎从来没考虑过社保涨价的问题。对于未来能不能拿到养老金,社保是否又涨价了,宋葳蕤也没有太关注。她保留着不那么“现实”的理想,觉得在“乐观又焦躁又矛盾又绷紧了状态下,更重要的是保留现在这一刻”。说这句话时,窗外即将飘起大雨,风穿过窗隙一点点推到她的脸上,“我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养老金,但是我如果现在就去这样思考,我每一天怎么办”。
宋葳蕤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关心的部分,也得益于她拥有的现实基础。前两年,她撰稿月收入平均有两万左右,今年,她加入了新的项目。丈夫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作为上海本地人,他们没有房贷,也没有养孩子的费用。生活开支保持着良性循环。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陈怡曾经想过,要不要申请领失业金,这样每个月不仅省下了2558元的社保,还能领到2000多块钱,一进一出能有近5000元,但为了确保缴费年限,她还是放弃了。
不过,继续交下去,过几年也可以享受当地的“4050”政策,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时,没有单位交社保的灵活就业者,可以申请并参加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险补贴。
这个月底,冉冉在上海的房子就到租期了。这两个月,她先完成了职业领域的一门考试,给以后回归职场做准备。接下来,她准备从上海出发,前往四川的雪山,以义工的形式换取住宿,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决定离职后,最后一次出差,冉冉拍下人来人往的高铁站。即将迎接渴望已久的自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特别想哭”。她期待奔向人生旷野的这一年,“有很多困难也没关系,穷一点也没关系”。至于退休和养老,仍然是遥远的事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