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卤味三巨头卖不动了 一盒三四十分量又少纯属把顾客当大冤种但“三巨头”的另一位,煌上煌(002695.SZ)表现则一般。8月31日,煌上煌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1.4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净利润8256.88万元
01
谁分流了用户?
“鸭货卖不动了” “年轻人不吃鸭脖了”的相关讨论,几乎是微博热搜的常客。的确,曾经轻易俘获年轻人的三巨头,已经明显卖不动了。
作为一名鸭货中度爱好者,琳子也曾是周黑鸭、绝味鸭脖等品牌的常客,“以前也经常买,但后来真的越卖越贵,买一次最少要花六七十元,吃着又不过瘾。”
来源/视觉中国
在琳子看来,“周黑鸭”们的味道并非不可替代,“现在大概一周买一两次卤味,最近经常买徽州鸭头,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
而对于悠悠来说,虽然自己经常买鸭货,但比起线下门店,她更偏好在线上渠道购买卤味产品,“周黑鸭这些线下门店,轻轻松松花掉上百元,这种价位可以选择的产品和品牌太多了,像王小卤这种线上品牌,价格不是很高,还有独立包装,可以放在家里吃很久。”
“周黑鸭”们流失的一部分用户,确实是被价格劝退的。
首先在品牌定位上,周黑鸭走的就是“高价”路线。
从以往的财报可见,2017-2020年,周黑鸭客单价均维持在60元以上,2018年这一数字上涨至63.66元。对比来看,绝味、煌上煌的客单价,大概在25-35元,价格相对亲民。
其次从整体行业来看,去年开始,鸭肉价格同比前年上涨了12%,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卤味产品价格的整体上调。
不断上涨的价格与消费者日益看重性价比的趋势相悖,而且卤味产品作为非必需品,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这也导致了部分消费者的流失。
此外,随着用餐场景的不断变化,年轻消费者们不再拘泥于传统卤味,而是转向产品更为多元的“平替”品牌。
这也给了更多新势力们“分流”市场的机会,在愈加精细化的卤味江湖,有更多细分赛道的新品牌不断涌入。
在电商卤味赛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小卤。这个建立于2016年的年轻品牌,用短短几年时间杀出重围,一跃成为受到消费者喜爱的网红品牌,其以一款虎皮凤爪的单品俘获市场,仅用三年时间,销售额从2000万元突破到10亿元。
在热卤赛道,相继出现盛香亭、研卤堂、热卤食光、牛爽爽等品牌。以盛香亭为例,其通过鸡爪、猪脚等食材在同类市场中打差异化,还推出小吃拼盘、特色米粉、沁甜冰粉等创新产品,甚至将火锅与热卤结合,推出子品牌转转热卤,菜品最低仅3元一碟,平均消费在50元左右。
卤味细分赛道中,还包括冷卤品牌、卤味火锅、佐餐卤味等等,不乏一些黑马品牌受到消费者和资本青睐,在细分市场一路高歌。以社区冷卤品牌麻爪爪为例,2022年5月获得近亿元的A+轮融资,计划在2023年新开400-500家门店。
新势力们以更新的吃法、做法和玩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这些品牌对应了不同价格带的消费者,满足着宵夜、佐餐等更多用餐场景。
曾经一个星期至少要购买一次绝味卤味的90后林林,早已转战小区的夫妻卤菜店,“那些现卤的菜品,口味不比绝味着,重点是新鲜,还价格远比绝味便宜。”
而像林林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内卷之下的卤味市场迭代快速,口味变化多元,在为整个市场带来可能的同时,也挤压着传统巨头们的流量空间。
在面对新品牌的增长时,传统卤味则显得有些滞后。从产品来看,餐饮行业从业者李芒认为,“周黑鸭等品牌的问题还在于产品单一,因为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别人家都是花样百出,你还是这老几样肯定行不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