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莲花味精的衰落与致癌谣言有关? 这个谣言是哪来的?最早的味精是标准的“日货”。1908年,日本学者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了谷氨酸钠,并发现这种成分能提供异常猛烈的鲜味
2003年10月,监管部门要求其发布的公告称,莲花集团累计占用莲花味精8.58亿元,且占款事项缺乏合理解释(可能也很难解释)。
此后莲花味精连年亏损,盲目投资生产线进行多元化布局,致使主业溃散,靠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和变卖资产度日。
2009年12月,因莲花集团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双方的债务纠纷,莲花集团以所持有的公司5400万股股份抵偿给河南农开,莲花集团不再对莲花味精拥有控制权。
2014年,睿康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入主莲花味精,后来将其改名为“莲花健康”,希望公司转变经营方向。
但这一期的管理层也并没有让企业经营真正脱胎换骨,在一系列股权质押后,钱不知去向,工厂停产,企业巨亏,官司缠身。折腾到2018年,莲花味精更是出现了1元甩卖子公司的奇闻。
与此同时,阜丰集团成立于山东莒南,从地方小厂成长为全国大厂,布局了年产味精及谷氨酸200万吨以上的能力。
2000年以后,中国味精的产量与需求量扩大至接近稳定水平,全国的味精厂开始经历出清调整,产能向巨头集中。后来,由于环保政策,大量的中小味精厂家退出市场。2021年,我国味精行业规模前三的企业(阜丰、梅花、伊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莲花健康低于5%。
莲花味精跌宕起伏的遭遇大部分是由于经营不善引起的,与谣言、鸡精厂商、“外国资本打压”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味精当然不致癌,但也只是一种普通的调味品,没必要过度上纲上线,与更多扯不清的复杂因素绑定在一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