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下长河和天下粮仓是一家吗《天下长河》和《天下粮仓》不是一家,《天下长河》是张挺自编自 导的历史正剧,而《天下粮仓》是高锋担任编剧,吴子牛导演的古装历史 剧。作为近些年来比较少见的古装历史剧,《天下长河》开播后获得很不错的评价
整治黄河时涉及拆迁,“钉子户们”衣衫干净整洁,没有灾民的模样
从这个角度看,《天下长河》并不是《天下粮仓》,二者只是出发点相似,立意却截然不同。至于高下,观众心中自有判断。
事实上,《天下长河》与《康熙王朝》更加形似。虽然治河是《天下长河》的主线,但康熙的戏份是最多的。剧情一边治水,一边串联了康熙的各种功绩,比如平三藩、收复台湾、与西方先进技术的交流、平定噶尔丹叛乱,等等。它们与治水互为表里,展现的是康熙的勋业盖世、治绩斐然。
两部剧也都刻画了帝王的“当家难”。比如与《康熙王朝》一样,《天下长河》浓墨重彩了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的党争,这当然不仅仅是作为喜剧元素使用,更要展现康熙的帝王“平衡术”。在康熙的统治初期,他既需要满人的力量,又需要汉人的力量,所以他明明知道索额图、纳兰明珠都是贪官,却又放任了他们;同时,也利用他们的互斗,形成满人与汉人的相互制衡,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过,《康熙王朝》并非简单的“颂圣”,它与《天下粮仓》殊途同归,揭示了封建制度是非人的制度。《康熙王朝》看起来是正面书写了康熙的传奇一生,但又在诸多细节表现了封建极权的虚伪、残忍、泯灭人性,呈现了康熙“帝王无人性”的狠辣与孤独。女儿他都可以作为“礼物”送出去,索额图、纳兰明珠更是被他的“风闻言事”权谋术玩得团团转的可怜虫。“正大光明”的牌匾冠冕堂皇,实则最不配这四个字就是封建帝王本人。若没有这样的反思意识,这部剧拿不到豆瓣的9.2分。
《天下长河》极力稀释了封建帝王的专横跋扈、刚愎自用。罗晋版的康熙,被观众称为“最有书生气的康熙”,这显然是对剧中康熙的正面评价。坦白讲,笔者很怕在历史正剧里看到这样的帝王形象——他是假的,不存在的,美化他是应该被警惕的。
看完《天下粮仓》《康熙王朝》,没有人想回到封建社会,没有人会同情封建帝王的“当家难”,或许也没多少人会觉得封建帝王有魅力。这就是剧集的历史观。它或许不是创作者的本意,但它客观上传递的是一种具有当代价值的历史观——反封建,反专制,反极权。
《天下长河》终究不是《天下粮仓》,也不是《康熙王朝》,它想总结的是“明君”与“清官”那些有价值的治理经验,而非探究所谓“康乾盛世”背后必然的饥饿与腐朽。从横轴看,它是近年来不错的历史剧,但从纵向来看,历史剧的巅峰期停留在二十年前。也不必据此苛责《天下长河》,它已经做了它所能做的了。